首页> 中文学位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6h】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和附录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与不足

2 休闲农业发展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休闲农业概念

2.1.2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2.2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2.2.1 休闲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3.2 休闲经济学理论

2.3.3 产业融合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基本情况分析

3.1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3.1.1 区位交通条件

3.1.2 自然资源条件

3.1.3 社会经济条件

3.1.4 农业发展基础

3.1.5 旅游业发展基础

3.2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3.2.1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3.2.2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4 国内外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4.2.1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4.2.2 加拿大休闲发展模式

4.2.3 新加坡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4.3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5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5.1 茶耕文化模式

5.1.1 茶耕文化型休闲农业概述

5.1.2 六安茶谷发展茶耕文化型休闲农业的优势

5.1.3 典型案例分析一:皖西茶博园

5.1.4 典型案例分析二:百家冲休闲茶园

5.2 健康养生模式

5.2.1 健康养生型休闲农业概述

5.2.2 六安茶谷发展健康养生型休闲农业的优势

5.2.3 典型案例分析一:汤池温泉

5.2.4 典型案例分析二:海会养生谷

5.3 自然生态模式

5.3.1 自然生态型休闲农业概述

5.3.2 六安茶谷发展自然生态型休闲农业的优势

5.3.4 典型案例分析二:大别山第一竹海景区

5.4 水文化模式

5.4.1 水文化型休闲农业概述

5.4.4 典型案例分析二:响洪甸水库景区

5.5 红色文化模式

5.5.1 红色文化型休闲农业概述

5.5.2 六安茶谷发展红色文化型休闲农业的优势

5.5.3 典型案例分析一:新西军四支队旧址纪念馆

5.5.4 典型案例分析二:独山革命旧址群

5.6 五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6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建议与对策

6.1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建议

6.1.1 茶耕文化发展模式建议

6.1.2 健康养生发展模式建议

6.1.3 自然生态发展模式建议

6.1.4 水文化型发展模式建议

6.1.5 红色文化发展模式建议

6.2 六安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优化措施

6.2.1 推广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6.2.2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配套基础设施

6.2.3 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6.2.4 适度招商引资,吸引先进人才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6.2.5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6.2.6 借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蓝图,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基本需求满足后,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休闲农业的发展满足了都市人们对返璞归真的向往。为增旅游添景,为农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六安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发展、放飞金色梦想”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建设。休闲农业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步伐,对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市场内需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六安区域特点,发展休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荣获多项荣誉,已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多个称号,独具特色优美环境受国内外青睐。六安南部为大别山区,北部为淮北平原,全市地形半居深山半临河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
  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包括六安市五县三区全境,规划要求要从城乡发展、现代农业等七个方面像建设井冈山和延安那样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六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了六安茶谷的体闲农业发展模式,首先拟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休闲农业概念、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六安市及其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六安茶谷所辐射的地理位置、生态发展、自然风光等优势归纳总结出可与其相适宜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其次,第二部分以六安茶谷为核心对其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综合现有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探讨适合茶谷永续发展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茶耕文化型(皖西茶博园、百家冲休闲茶园为例);其二为健康养生型(汤池温泉、海会养生谷为例);其三为自然生态型(干汊河镇阳光雨露生态园、大别山第一竹海景区为例);其四为水文化型(霍山大峡谷漂流、万佛湖风景区为例);其五为红色文化型(将军湖、苏家埠战役纪念园为例)发展模式为主。通过对不同模式下典型案例的分析、数据整理和实地调研等途径,析出开发不同模式下适宜的休闲农业资源。最后,通过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国内外发展成熟的休闲农业的国家和地区,借鉴其利于茶谷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和市场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安茶谷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的措施,促进茶谷休闲农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
  茶谷休闲农业的发展虽有很多机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促进茶谷稳步快速发展,逐步成为配套设施完善,自然资源完备的项目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广新业态,构造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配套基础设施;三是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四是适度招商引资,吸引先进人才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五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六是借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蓝图,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