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中国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

1.2.2 关于农产品生产布局变化的研究

1.2.3 关于区域重心分析法的应用

1.2.4 关于马铃薯生产的研究

1.2.5 相关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区位理论

2.2.2 生产布局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3.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及区域布局分析

3.1 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

3.2 中国马铃薯生产基本情况

3.2.1 马铃薯播种面积

3.2.2 马铃薯总产与单产水平分析

3.3 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分析

3.3.1 马铃薯区域划分及生产变化

3.3.2 各省(市)马铃薯生产变化情况

3.4 本章小结

4.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4.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4.1.1 研究方法

4.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规模优势分析

4.2.2 效率优势指数分析

4.2.3 综合优势指数分析

4.3 本章小结

5.中国马铃薯生产重心演变轨迹

5.1 重心分析法

5.2 中国马铃薯生产重心演变轨迹

5.3 本章小结

6.中国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变量设置

6.1.1 理论分析

6.1.2 变量设置

6.2 计量模型构建

6.2.2 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面对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水平难有较大提升的情况下,马铃薯因其耐寒、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将会成为保障我国口粮安全的主要作物。为此,农业部于2015年明确提出要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这对于马铃薯生产来说是个绝佳机遇。近20多年来,受资源、市场、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的变迁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对理论基础和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全国及各地区马铃薯生产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而后从作区和省域两个层面,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生产的集中程度变化情况;接着,通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得出中国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作区和省域;再次,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直观描绘出中国马铃薯生产的重心轨迹;最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马铃薯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1985-2014年间,我国马铃薯生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生产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即扩张型、收缩型和交叉波动性。(2)不论是从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还是从综合优势指数来看,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合作区都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优势的区域。(3)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的生产重心逐渐由“东北”向“西南”移动,且位置越来越固定。(4)实证结果表明:人均经营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马铃薯单产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马铃薯的生产空间布局。其中,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北方一作区、西南混合作区和南方二作区的影响最大,且显著为负;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对于中原二作区的影响最大,也显著为负。
  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把握规律,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加大支持,加强马铃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马铃薯产出水平;合理规划,充分发挥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合理分配,提高马铃薯生产者劳动生产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