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CA和GRA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6h】

基于PCA和GRA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资源城市的现状

1.1.2 淮南市概况

1.2 研究意义

1.3 资源型城市相关概念

1.3.1 资源型城市界定

1.3.2 资源型城市分类

1.3.3 可持续发展

1.4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障碍

1.4.1 资源依赖性强

1.4.2 产业结构单一

1.4.3 管理体制滞后

1.4.4 经济效益与技术水平低下

1.4.5 失业及再就业失衡

1.4.6 城市功能缺失

1.5 研究方法

1.6 方法适用性

1.7 技术路线

2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3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系统理论

2.2.4 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理论

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3.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选取

3.2.1 经济发展系统

3.2.2 社会发展系统

3.2.3 环境支持系统

3.2.4 资源支持系统

3.3 评价方法介绍

3.3.1 主成分分析(PCA)

3.3.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GRA)

4 淮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4.1 淮南市的相关数据汇总

4.1.1 经济发展系统数据

4.1.2 社会发展系统数据

4.1.3 环境支持系统数据

4.1.4 资源支持系统数据

4.2 淮南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纵向分析

4.2.1 主成分分析过程

4.2.2 结论描述

4.3 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横向比较

4.3.1 其他资源型城市概况

4.3.2 灰色关联分析过程

4.3.3 结论描述

5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产业结构调整

5.2 人口与劳动力的转移

5.2.1 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5.2.2 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选择

5.3 构建转型支持系统

5.3.1 人力支持系统

5.3.2 资金支持系统

5.3.3 技术支持系统

5.4 政策环境的营造

5.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许多资源型城市在经过辉煌而又漫长的发展后,正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未来之路。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这是解决困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以淮南市为例,从可持续的角度,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转型学、系统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和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来评价这类城市的发展能力,最后通过结论分析寻找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转型的切实路径。
   论文首先根据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支持系统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依照指标搜集淮南市2006-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近五年的城市发展水平,得出结果为淮南的城市经济呈持续增长,但对资源的依赖也逐日加深,因而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淮南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并没有提升;再次搜集2009年淮北市、鸡西市、阜新市、焦作市的城市统计数据,并与淮南市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出最终参考排名: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最优,其后依次是淮南、阜新、鸡西和淮北市。最后对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影响该市转型的因素有产业结构、社会再就业压力、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并建议从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构建转型支持系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投入和改善,逐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弱化长期存在的社会及生态问题,寻找并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