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硬膜外麻醉下躯干皮肤温度升高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变化
【6h】

硬膜外麻醉下躯干皮肤温度升高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资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硬膜外麻醉体温变化和测量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体各感觉神经在躯干部呈节段性分布,支配躯干皮肤各种感觉。躯干部位各交感神经伴随感觉神经一起分布,支配皮肤血管的舒缩。在椎管麻醉中,各感觉神经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同其直径相关,直径越小,越容易被阻滞,所以局麻药阻滞顺序先从自主神经开始,感觉神经纤维次之,而传递运动的神经纤维及有髓鞘的本体感觉纤维最后被阻滞。国内外有研究证实,在硬膜外麻醉下,躯干阻滞区皮肤温度觉缺失平面最高,痛觉缺失平面其次,触觉缺失平面最低。硬膜外麻醉时,交感节后纤维被阻滞,引起阻滞区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现行硬膜外麻醉下躯干痛觉缺失平面的测试方法还是采用针刺法,靠的是医生和患者的主观判断,误差较大;同时,痛觉缺失平面的确定需要反复多次的针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有研究证实,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阻滞区皮肤温度升高。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研究所现正研制一种分布式光纤体温计,它能多点测量皮肤温度,实时监测体温变化。 研究目的拟通过测量硬膜外阻滞下躯干阻滞区皮肤温度上升平面同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探讨皮肤温度测量的意义,为分布式光纤温度计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依据。 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在3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2%利多卡因溶液(测试组),10例硬膜外腔中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注液前、注液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的T4、T5、T6、T7、T8、T9、T10、T11、T12、和L5皮肤温度变化,同时也测量测试组中各时间点痛觉缺失平面(针刺法),比较两组病人皮温变化的情况,观察测试组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的关系。 结果测试组各时间点皮肤温度上升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在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min时间点,温度升高平面与痛觉缺失平面差分别为:2.5±0.6、2.8±0.7、2.3±0.5、2.4±0.5、2.4±-0.5、2.4±0.5脊神经节段,测试组阻滞区T6、T7、T8、T9、T10、T11、T12、L5稳定温度测量值较对照组的相应点的稳定温度测量值升高明显(p<0.01)。 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阻滞区皮肤温度呈节段性升高,且温度升高平面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2-3脊神经节段。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测量硬膜外麻醉下躯体阻滞区皮肤温度的升高平面,可间接了解此时病人痛觉缺失的平面高度,从而避免传统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为非损伤性、无痛“分布式光纤体温计”研制提供临床数据,扩大其在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痛觉平面测量中的应用范围。

著录项

  • 作者

    戴双华;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传汉;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下躯干皮肤,麻醉痛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