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蓝斑下核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6h】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蓝斑下核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合并/不合并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蓝斑下核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的研究

2.1 引言

2.2受试者与方法

2.3研究结果

2.4讨论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特发性RBD、合并/不合并RBD的PD患者蓝斑下核相关的视觉环路的研究

3.1 引言

3.2受试者与方法学

3.3研究结果

3.4讨论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REM睡眠启动核心蓝斑下核为切入点,从功能连接的角度对合并及不合并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此两类患者中SLD的功能连接变化。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一 合并/不合并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蓝斑下核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的研究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合并/不合并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的蓝斑下核进行全脑功能连接,探讨两类患者脑区是否存在与SLD的功能连接异常。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3-2017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PD-RBD患者23例、PD-nRBD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21例,进行RBD筛查问卷(RBDQ-HK)、运动、认知功能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  结果:  PD-RBD、PD-nRBD和NC的左侧SLD与左侧小脑、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左侧舌回;右侧SLD与双侧小脑、小脑蚓部、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下回、左侧丘脑、左侧中央前回、双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比较三组存在差异。进一步组间对比发现PD-RBD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左侧SLD与双侧颞下回、双侧舌回、双侧梭状回、双侧楔前叶、左侧扣带回中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枕下回、左侧小脑、右侧额中回眶部、右侧中脑腹侧功能连接减弱;右侧SLD与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中部、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的功能连接减弱;PD-nRBD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左侧SLD与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下回连接减弱;右侧SLD与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增强;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PD-RBD患者较PD-nRBD患者左侧SLD与双侧小脑、双侧中脑腹侧、双侧丘脑腹外侧及内囊后肢功能连接减弱,右侧SLD与双侧小脑、左侧颞下回、颞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丘脑、左侧海马的功能连接减弱。上述结果经过AlphaSim校正(P<0.005)。PD-RBD患者左侧SLD与右侧中脑、左侧小脑、左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右侧SLD与左侧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枕叶的功能连接与运动量表某些项目得分呈负相关。  结论:  与正常人和PD-nRBD患者相比,PD-RBD患者SLD存在与全脑某些特定脑区的功能连接下降,或为PD-RBD患者会发展为更严重认知和运动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  研究二 特发性RBD、合并/不合并RBD的PD患者蓝斑下核相关的视觉环路的研究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研究SLD、外侧膝状体、楔叶、梭状回、舌回之间功能连接的相关性,探讨正常人、特发性RBD、合并/不合并RBD的PD患者是否存在SLD-外侧膝状体-视觉处理中枢这一视觉环路。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3-2017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iRBD患者19例、PD-RBD患者23例、PD-nRBD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21例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  结果:  在正常人、iRBD患者、PD不合并RBD患者和PD合并RBD患者中均存在SLD-外侧膝状体-视觉处理中枢视觉环路。而在这四组人群中,iRBD患者和PD合并RBD患者节点间的相关性连接减少。  结论:  存在SLD-外侧膝状体-视觉处理中枢视觉环路,在PD-RBD患者的视觉环路存在损伤,可能为此类患者容易发展为视空间功能障碍和视幻觉的临床现象的病理生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