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6h】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文化

2.1.2 美丽宜居乡村

2.1.3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

2.2 乡村文化建设理论

2.2.1 文化生态系统理论

2.2.2 基于“P-S-R”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

2.2.3 乡村本位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3.1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3.1.1 美丽宜居乡村文化专项建设成果

3.1.2 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发展特色

3.2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3.2.1 阜城县——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

3.2.2 闾里汉民俗文化片区——省级美丽乡村片区

3.2.3 周窝——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3.3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原因

4.1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4.1.1 乡村文化背景系统结构失衡问题

4.1.2 乡村文化功能系统被“建设性”破坏问题

4.1.3 乡村文化传播系统营销失效问题

4.1.4 乡村文化辅助系统保障短板问题

4.2 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乡村文化认知理念存在误区

4.2.2 美丽乡村文化规划设计不科学

4.2.3 美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不足

4.2.4 乡村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衡水市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

5.1 提升乡村文化背景认知

5.1.1 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5.1.2 调研乡村文化需求

5.2 开发乡村文化功能布局

5.2.1 精准定位乡村文化特色

5.2.2 顶层设计乡村文化规划

5.3 创新乡村文化传播路径

5.3.1 设计特色乡村文化景观

5.3.2 创新乡村文化扩散渠道

5.4 完善乡村文化保障基础

5.4.1 扩宽乡村文化融资途径

5.4.2 健全乡村文化人才机制

5.4.3 加强乡村文化制度保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展示了农村版“美丽中国”,而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中“美丽宜居乡村”的提出,更为乡村建设增加了活力。衡水在美丽宜居乡村创建中,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现代文化的部分需求,也在创建中逐步衍生出“美丽乡村文化”,以美丽乡村文化产品的形式,实践着“经营美丽”,振兴乡村文化产业的目的。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通过定性分析法,对衡水美丽宜居乡村创建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发展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本文简单分析了乡村文化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础概念,引入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等基本理论。其次,本文以衡水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为切入点,举例说明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接着,本文指出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持续深入,致使衡水乡村文化系统出现失衡、失效等诸多问题,并详细分析了症结所在。最后,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衡水乡村文化产业模型,站在寻求系统平衡的角度,探讨衡水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建设方向,以乡村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推动“经营美丽”的目标的实现。

著录项

  • 作者

    张翠荣;

  •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 授予单位 燕山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爱英,解诚诚;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P-S-R模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