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父母教养方式和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以心理安全感和亲社会行为为中介
【6h】

父母教养方式和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以心理安全感和亲社会行为为中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文献综述

1.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

1.1.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1.1.4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2 人际关系的文献综述

1.2.1 人际关系的概念

1.2.2 人际关系的理论

1.2.3 人际关系的测量

1.2.4 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1.3 心理安全感的文献综述

1.3.1 心理安全感的概念

1.3.2 心理安全感的理论

1.3.3 心理安全感的测量

1.3.4 心理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1.4 亲社会行为的文献综述

1.4.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1.4.2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1.4.3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

1.4.4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1.5 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心理安全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研究

1.5.1 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关系

1.5.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

1.5.3 人际关系和心理安全感的关系

1.5.4 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1.5.5 亲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3.2.2 人际关系量表

3.2.3 安全感量表

3.2.4 亲社会倾向量表

3.3 施测程序

3.4 统计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各变量描述统计

4.3 各变量的人口学差异结果

4.3.1 性别差异检验

4.3.2 出生顺序差异检验

4.3.3 年级差异检验

4.3.4 家庭所在地差异检验

4.3.5 日常监护人差异检验

4.4 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

4.5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4.5.1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安全感、亲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4.5.2 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4.5.3 心理安全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分析

4.5.4 亲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分析

4.6 各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4.6.1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4.6.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4.6.3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

4.6.4 初中生心理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4.6.5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4.7 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各变量的总体现状

5.2 各变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比较

5.2.1 出生顺序的差异

5.2.2 家庭所在地的差异

5.2.3 年级的差异

5.2.4 日常监护人的差异

5.3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5.3.1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5.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5.3.3 心理安全感、亲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5.4 心理安全感、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5.4.1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4.2 心理安全感、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5.5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5.5.1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营造温馨的环境

5.5.2 提高初中生心理安全感

5.5.3 提高初中生亲社会行为

5.6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附录二人际关系量表

附录三安全感量表

附录四亲社会倾向量表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何锦花;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范宁,鹿建永;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P3G6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