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殊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研究——以特殊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为视角
【6h】

特殊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研究——以特殊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 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劳动者的概念界定

(一)国外法律的界定

(二)国内法律的界定

二、特殊劳动者的概念界定

(一)工作岗位职责上的特殊

(二)招用条件上的特殊

(三)待遇、工资上的特殊

第二章 现行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与特殊劳动者权益侵害的联系

一、部分特殊劳动者主体合法性受到质疑

二、特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屡遭侵犯

三、特殊劳动者辞职权遭受侵害

四、对特殊劳动者其他权利的侵害

第三章 我国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的缺陷分析

一、我国劳动关系主体制度的不足

(一)劳动者无内涵界定且外延排除不全

(二)用人单位内涵空白且外延模糊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预设的主体模型过于单一

(一)劳动者主体模型单一

(二)用人单位主体模型单一

第四章 我国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劳动主体制度

(一)劳动者的内涵界定及排除

(二)用人单位内涵界定及外延排除

二、确立“劳动者分层”立法思路

三、我国劳动法适用特殊劳动者的原则定位

(一)“劳动者分层”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分层

(二)“劳动者分层”的管理学基础:管理人员分层

(三)“劳动者分层”的劳动法学基础:从属性标准

四、多元化劳动主体模型的重构

(一)区分劳动者的不同群体

(二)区分劳动者的不同阶层

(三)建立特殊劳动主体模型的实际方法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周婷婷;

  •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岚;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DF4D9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