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南宁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与降脂药物靶点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6h】

广西南宁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与降脂药物靶点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略缩词及英汉对照表

摘要

第一部分 广西南宁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降脂药物靶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与不足

全文小结及展望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及获奖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广西南宁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1、了解南宁市社区居民T2DM及DM前期的患病情况,分析T2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T2DM的危险因素。  2、了解南宁市社区居民本次流调前已确诊的T2DM中血糖控制情况,分析T2DM的控制率和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13个社区和单位,抽取年龄在40岁以上且居住年限≥5年的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饮食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情绪状况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腰围、臀围)和实验室检查(转氨酶、血脂、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等)。对南宁地区40岁人群T2DM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患病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研究以上人群中参与调查前已确诊T2DM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确T2DM的控制率及探讨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  结果:  1、南宁市社区40岁以上人群T2DM患病率及其分布  南宁市社区40岁以上人群T2DM不考虑抽样权重的粗患病率为11.7%(1052/9022),知晓率为74.0%(779/1052),经南宁市人口构成按年龄结构调整后T2DM的患病率为9.1%; DM前期的患病率为29.1%(2624/9022)。其中男性T2DM患病率为12.0%,女性T2DM患病率为11.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6,P>0.05)。汉族T2DM患病率为13.8%,壮族T2DM患病率为7.3%,其他少数民族T2DM患病率为11.9%,不同民族T2DM的患病率有差别,汉族患病率高于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27、P<0.001)。不同年龄组T2DM患病率,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143,P<0.001),T2DM的患病风险有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2、南宁市社区40岁以上T2DM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调查对象中高龄、独居或其他模式、进食频率过多、不食用豆制品、不饮用碳酸饮料、心率异常、高TG是T2DM的危险因素;壮族相对汉族、无DM家族史、不食用奶制品为T2DM的保护因素。  女性中调查对象中高龄、进食频率过多、大腰臀比、不食用新鲜水果、 GGT、不饮用碳酸饮料、心率异常、高TG是T2DM的危险因素;壮族相对汉族、无DM家族史、不控制饮食、对生活很满意为T2DM的保护因素。  3、南宁市社区T2DM中血糖控制情况  在所有确诊的T2DM人群中(1052人),药物治疗率为58.1%(611/1052),有HbA1c值1034人,按HbA1c水平分组,控制良好组536人,HbA1c(6.10±0.56)%,控制不佳组498人,HbA1c(8.74±1.70)%,血糖控制达标率51.8%(536/1034),两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2, P<0.001)。  先前共诊断T2DM有779人,共有586人接受药物治疗,T2DM治疗率为76.7%。按HbA1c水平分两组,HbA1c数值缺失15人,其中控制良好组427人,HbA1c(6.10±0.55)%,控制不佳组337人,HbA1c(8.64±1.63)%,血糖控制达标率为55.9%,两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 P<0.001),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4、先前确诊的T2DM中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结果提示:不吃咸菜仍是血糖控制的保护性因素,高HOMA-IR水平为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  结论:  1、南宁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中T2DM患病率较高,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而DM前期患病率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T2DM及DM前期发展迅速,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南宁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T2DM总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既往已诊断的T2DM治疗率、控制率较高,南宁市社区T2DM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4、高龄、进食频率过多、心率异常、高TG、有DM家族史是南宁社区男性T2DM的危险因素;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相对于独居、壮族相对汉族、食用豆制品为男性T2DM保护因素。高龄、进食频率过多、大腰臀比、高GGT、过度控制饮食、心率异常、高TG、有DM家族史是南宁社区女性T2DM的危险因素;壮族相对于汉族、食用新鲜水果、对生活满意为女性T2DM的保护因素。  5、进食咸菜、高HOMA-IR水平为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 降脂药物靶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降LDL-C药物靶点NPC1L1、PCSK9基因的多态性与南宁社区人群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明确NPC1L1、PCSK9是否为中国人群T2DM遗传易感基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南宁市及周边地区13个社区及单位中T2DM组及对照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测数据及临床生化指标等。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2mL,运用试剂盒法提取其DNA备用。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得出511对样本,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NPC1L1基因rs217386、rs2073547位点和PCSK9基因rs11591147、rs11206510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探讨NPC1L1和PCSK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南宁地区人群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利用SPSS23.0软件对样本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对基因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哈温平衡、连锁不平衡和位点间单体型分析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采用Logistic回归法比较各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频率的差异,利用多因子降维法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基因-环境对T2DM的交互作用。  结果:  1、一般情况  共有786例T2DM和1015例对照纳入研究,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980例(490对)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检测。  2、人口学资料及生化指标分布  在经过匹配后的T2DM组及对照组人群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饮茶、LDL-C、TC、ALT及AST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BMI、DM家族史、WC、TG、GGT、居住模式及文化程度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2DM的危险因素为高BMI(OR:1.356,95%CI:1.108,1.661)、高GGT(OR:1.873,95%CI:1.190,2.946)、高SBP(OR:1.393,95%CI:1.036,1.872)、高TG(OR:1.759,95%CI:1.315,2.353),保护因素为高文化程度(OR:1.356,95%CI:1.108,1.661)、无DM家族史(OR:0.832,95%CI:0.392,0.813)、与子女居住(OR:0.548,95%CI:0.343,0.875),P均<0.05。  3、NPC1L1、PCSK9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  在调整文化程度、BMI、居住模式、GGT、SBP、TG、DM家族史等后,与野生纯合型AA相比,NPC1L1基因rs2073547位点的突变杂合型AG,在T2DM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及95%CI值为1.425(1.072,1.893);相对于AA基因型而言,GG+GA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OR值及95%CI值为1.433(1.096,1.874);等位基因G与A相比,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OR值及95%CI值为1.275(1.038,1.566)。NPC1L1基因rs217386位点及PCSK9基因rs11206510位点两组间的基因型频率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NPC1L1基因rs217386、rs2073547位点单体型在T2DM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NPC1L1基因rs2073547位点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NPC1L1基因rs2073547和居住模式、文化程度及BMI之间形成最优交互作用模型,显著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OR:3.870,95%CI:2.967,5.047)。  结论:  1、降LDL-C靶点NPC1L1基因可能是南宁社区人群T2DM的遗传易感基因,其rs2073547位点杂合基因型AG和(GG+AG)基因型可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  2、未发现PCSK9基因rs11591147、rs11206510位点多态性与南宁社区居民T2DM患病有关联。  3、NPC1L1基因rs2073547位点AG基因型和BMI、居住模式及文化程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