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监察权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则
【6h】

论我国监察权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则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中国监察权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

(二)近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监察机构的监察权

(四)监察权的发展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监察体制改革之背景

(一)改革之内部动因:自我监督,资源分散,衔接不畅

(二)改革之外部动因: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需要

三、国家监察权性质之争辩

(一)“行政性”无法实现监察之初衷

(二)“准司法性说”不符合我国国情

(三)“独立监察说”割裂了权力间的联系

(四)“权力相加说”忽略权力结构的内在联系

(五)“反腐的专门权力”太过片面

四、国家监察权属性质之界定

(一)监察权的逻辑来源: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二)国家监察权:复合性质的权力

五、监察权的运行规则

(一)监察权的运行特点

(二)独立行使监察权

(三)监察内部运行机制

(四)监察权外部衔接机制

六、对监察权性质、运行规则之守护

(一)细化权力的运行规则是首要任务

(二)明确权力盲点是关键

(三)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是根本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慧玲;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文明,陈志文;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K82K2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