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音乐治疗对早产儿脑电活动及行为神经发育的作用
【6h】

音乐治疗对早产儿脑电活动及行为神经发育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

1.2 早产儿神经系统特点

1.3 早产儿早期干预

1.4 音乐治疗

1.4.1 莫扎特音乐与莫扎特效应

1.4.2 五行音乐与羽音

1.4.3 音乐治疗的安全性

1.5 振幅整合脑电图

1.5.1 早产儿脑电图特点

1.5.2 aEEG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1.6 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及评估

1.6.1 感觉发育

1.6.2 行为能力与运动能力

1.6.3 睡眠与觉醒

1.6.4 神经行为评估

1.7 前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2.4 试验终止标准

2.3 样本量估算

2.4 随机方法

2.5 试验流程

2.6 音乐治疗方案

2.6.1 音乐素材选取

2.6.2 音乐治疗分组

2.6.3 音乐治疗操作

2.7 脑电监测方法

2.8 行为神经测定方法

2.9 观察指标

2.9.1 神经电生理指标

2.9.2 行为指标

2.9.3 安全性指标

2.10 研究质量控制

2.11 统计学分析处理方法

2.12 结果

2.12.1 受试者入组情况

2.12.2 受试者基本情况

2.12.3 音乐治疗对脑电频谱的影响

2.12.4 音乐治疗对脑电背景活动的影响

2.12.5 音乐治疗对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

2.12.6 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思路探讨

3.2 音乐治疗对早产儿脑电频谱的影响

3.3 音乐治疗对早产儿脑电背景活动的影响

3.4 音乐治疗对早产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

3.5 音乐治疗在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价值

3.6 传统医学对早产儿的认识以及羽音的作用

3.7 安全性分析

3.8 研究创新之处

3.9 研究不足之处

3.9.1 样本含量

3.9.2 受试者胎龄、出生体重及疾病状态

3.9.3 远期效果

3.10 今后的研究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莫扎特音乐和五行音乐)对早产儿脑电活动和行为神经发育的作用。  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6年02月至2017年0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在34-36周、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早产儿纳入研究。经过样本量估算和随机分配,共纳入90例受试者,莫扎特音乐组30例,五行音乐组30例,另有用于对照观察的空白对照组30例。莫扎特音乐组和五行音乐组在生后第3天开始每天进行2次音乐治疗,每次时长为10分钟,音量控制在40dB,莫扎特音乐组的音乐素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五行音乐组为羽音,空白对照组不予音乐治疗。比较音乐治疗开始前和音乐治疗过程中原始脑电图(EEG)脑电频谱的差异。比较生后第3天和生后第14天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背景活动连续性、振幅下边界和带宽的差异。比较生后第3天和生后第14天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差异。受试者入组和出院前均行快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了解音乐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1、与音乐治疗前比较,音乐治疗过程中的脑电频谱有显著变化,其中莫扎特音乐组以α频段(P<0.01)、β频段(P<0.05)的增多为主,五行音乐组以θ频段的增多为主(P<0.05)。2、生后第14天,莫扎特音乐组(P<0.05)和五行音乐组(P<0.01)的aEEG振幅下边界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莫扎特音乐组(P<0.05)和五行音乐组(P<0.01)的aEEG带宽均窄于空白对照组。3、生后第14天,莫扎特音乐组(P<0.01)和五行音乐组(P<0.05)的NBNA总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莫扎特音乐组和五行音乐组的NBNA视听定向力加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4、莫扎特音乐组和五行音乐组受试者在音乐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出院前再次行快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结论:1、音乐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早产儿脑电频谱的变化。2、音乐治疗可促进早产儿脑电背景活动的成熟。3、音乐治疗可改善早产儿的行为神经发育。4、音乐治疗安全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