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
【6h】

基于GIS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自然环境

2.1 研究区概况

2.2 区域地质构造

2.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

2.4 气候与水文

2.5 地形条件

2.6 地层岩性

2.7 地下水类型与特征

2.8 工程地质条件

3 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理

3.1 地质灾害概况

3.2 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规律

3.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4 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

4.1 危险性区划概述

4.2 危险性评价原则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 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5.1 基于 GIS 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

5.2 模糊综合评判

5.3 区划结果分析

5.4 防治措施及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 版 说 明

照 片 集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因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件越来越频繁,所以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这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本论文以甘肃省秦州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本论文在充分搜集秦州区气象水文、自然地理和区域地质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对秦州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基于 GIS的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秦州区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得出秦州区的危险性分区图,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查明了秦州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秦州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与不稳定斜坡;受地形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具有高中山区灾害少、低中山河谷区灾害发育集中以及各乡镇分布极不均匀的特征;发育特征呈现出群发性、突发性和链生性。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和地震,诱发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2)采用三级评价体系,选取地质灾害点密度、植被指数(NDVI)、地貌、水系、工程地质岩组、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共7个具体评价因子构成秦州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3)利用基于 GIS的综合评判法,在 ARCGIS平台下,以秦州区1:100000比例尺数字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依据,将利用 DEM数据划分出的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在提取7个评价指标图层的基础上进行加权叠置分析,绘制出秦州区危险性分区图。  (4)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1km×lkm的规则网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用梯形函数确定隶属度,对各个指标进行危险性等级划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提取的7个评价指标图层进行计算,得出秦州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图。  (5)利用 ARCGIS的重分类功能把秦州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性区域、中危险性区域和低危险性区域,通过对两种区划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两种危险性区划方法的结果比较接近,且与实际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秦州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