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空间原真性的互构:都市寺院义工生活的民族志研究
【6h】

城市空间原真性的互构:都市寺院义工生活的民族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打造都市人的“心灵家园”:S商圈VS. W寺1

2.1 作为“文化目的地”的S商圈

2.2 作为“心灵家园”的W寺

2.3 小结:“起源”还是“新开端”?都市寺院原真性话语的建构

第三章 作为阈限空间的寺院:义工与寺院空间的互动

3.1 围绕寺院空间展开的义工活动

3.2 “世外桃源”:对寺院生活的集体想象

3.3 “善念”:寺院生活中的社交生活

3.4 寺院绝非孤岛:寺院生活中的冲突与摩擦

3.5 小结:寺院空间中乌托邦社会的建构

第四章 阈限空间中的沉浸式体验:义工的乐趣

4.1 成长的舞台

4.2 劳动的快乐

4.3 基于自身卷入程度的意义感知体系

4.4 小结:寺院义工体验三个层次

第五章 寻找人生意义的原真性权利:寺院外义工的日常生活

5.1“寻找一个平衡点”

5.2 苦中作乐的安慰

5.3 寺院里的退休生活

5.4 小结:在抗争中找寻人生的意义

第六章 结论

6.1 从空间到地方:城市空间中的建筑乌托邦

6.2 中心与边缘:异化生活中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报道人信息

义工日常生活作息表(一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黎唯科;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宏涛;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51X5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