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变革中的乡村空间——地方社会、资本和政府的空间实践
【6h】

变革中的乡村空间——地方社会、资本和政府的空间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言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3 理论基础

1.3.1 空间的社会性

1.4 文献梳理:空间变革研究的两种视角

1.4.2 空间认知差异

1.5田野地点与研究方法

1.5.1 田野点基本情况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家屋空间的变革:从家屋空间到旅游资源

2.1 传统家屋空间的内涵和功能

2.1.1 家屋:等级化的空间

2.1.2 家屋:维系共同体的空间

2.1.3 家屋空间的边界及其封闭性

2.2 家屋空间的改造:由居住空间变为农家乐

2.2.1 政府的介入:办理经营许可对游客进行登记

2.2.2 旅游公司的规定:卫生与标准化

2.2.3 家屋空间的空间分隔

2.2.4 家屋空间的时间分隔

2.2.5 观念上的分隔

2.3 空间的变与不变

第三章 土地的变革

3.1 青城土地基本状况:人多地少

3.2 从粮食到大棚:空间利用方式的变化与农民谋生方式的变化

3.2.1 大棚种植与互助方式的转变

3.3 外部空间的挑战:大棚卷入全国市场竞争

3.3.1 风险的空间呈现

3.3.2 自家的菜园子:应对食品风险的小空间

3.4 土地抛荒与土地流转

3.4.1 资本主导的土地流转

3.4.2 土地的集中化过程:征地与流转

3.4.3 集中化还是小农生产

3.5 政府对土地使用方式的规定

3.6 小结

第四章 城隍庙

4.1 城隍庙的双重功能:旅游景点和宗教场所

4.1.1 空间的分隔

4.2 城隍信仰的民间内涵

4.3 城隍庙的官方意涵

4.3.1 仪式习俗的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东岳庙

5.1 东岳庙的空间内涵

5.1.1 祖先信仰的制度空间

5.1.2 连接与祖先情感的纽带

5.2 信仰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实践

5.2.1 在小学门口偷偷进行烧纸

5.2.2 东岳信仰的公开表达

5.2.3 新东岳庙建成

5.3 新东岳庙的合法性危机

5.3.1 守旧者眼中的新东岳庙:东岳不同意

5.3.2 政府眼中的新东岳庙:非法建筑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一个乡村的空间变革。通过对西北黄河边一个正在旅游开发中的村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家屋、土地、道路、庙宇等正在经历一系列的空间过程。三种力量参与到了当地空间的改造中,分别是地方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这三种力量有着各自不同的空间认知图式、规范和诉求。因此同一空间在不同的空间逻辑之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特征。地方社会视野中的空间是一个具有地方性的信仰空间和伦理空间。资本主导的空间是一个商品,遵循着市场的逻辑,要求空间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政府眼中的空间则是一个治理的对象。三种力量的共同介入,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与博弈,并产生了空间分隔的需求。原先性质单一的空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分隔为不同的性质与特征的空间,以回应不同主体的空间规范与诉求。而不同主体的空间逻辑有时候是相互冲突的。空间作为一个治理对象,政府的治理逻辑在地方的空间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