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春秋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的转变——从“国容不入军”到“兵以诈立”
【6h】

论春秋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念的转变——从“国容不入军”到“兵以诈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贵族战争与普通战争

第一节 温情脉脉的贵族战争

一、以国礼代国礼

二、执行战场军礼

三、服从战争原则

第二节 冷酷无情的普通战争

一、战争方法:极尽权谋诈术

二、战争目的:攫取最大化的利益

小结

第二章 春秋“军礼”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戎狄之患

一、华夷杂处

二、文化冲击

三、军事威胁

四、生存压力

五、华夏的胜利

第二节 大国争霸

一、侯伯的责任

二、国际均势

三、相交以礼

小结

第三章 兵以诈立

第一节 权谋诈术的兴起

一、华夏族早期诈术

二、蛮夷之谋

三、华夏谋略

第二节 价值观的转变

一、贵族价值观——“尚礼义”

二、从“尚礼义”到“尚功利”

小结

第四章 战争要素的变化

第一节 军队主体的改变

第二节 军种的变化

第三节 将领基本素养的新要求

一、车战盛行期

二、谋略时代

三、新兵法的出现——从《司马法》到《孙子兵法》

第四节 指挥权的集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经过春秋贵族礼教的熏陶,战士们普遍知兵守礼,他们是战场上的赳赳武夫,平日里的谦谦君子。由于武士们遵从军礼,讲求公平对决,战斗中遵循礼仪规范,重视贵族价值观,因此这一时期的贵族战争在杀戮的同时往往能表现了温情的另一面。  春秋中期以来,随着逐利之风甚嚣尘上,贵族礼义规范开始瓦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发生变化,攫取最大化的利益逐渐成为军事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战争在剥离了贵族们艺术化战争的温情面纱之后,成为冷酷、无情的代名词,普通战争正式成为此后战争领域的唯一主角,贵族战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春秋时期这两种战争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其要素的变化上。第一,军队主体成员结构:战争不再是贵族及国人阶层的专利,主体野人等非统治阶层的人开始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第二,军种:步兵兴起并逐渐取代车兵,成为最重要的军种。第三,将领素养:随着功利观成为社会主流意识,战争逐渐成为替自身攫取最大化利益的工具,谋略乃夺取普通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因此智谋成为将领基本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第四,军权:军权逐渐集中到主将手中(主将背后是君王,主将仅仅在战时拥有对军队的控制权),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安危逐渐系于一身。

著录项

  • 作者

    颜安;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乔健;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春秋时期,军事思想,战争观念,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