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欠缺与完善——关于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思考
【6h】

欠缺与完善——关于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私人档案的概述

3.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欠缺

4.私人档案管理的完善

5.结束语

参 考 文 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私人档案与公共档案相对应,是私有企业、家族(家庭)、各种团体(或小群体)以及个人在私务活动中产生的或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并积累的归私人所有的历史记录,其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己纳入法定的国家管理范围。
   私人档案属于私有财产,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私有财产,它是国家档案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记忆的重要补充,也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它形成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种类繁多,内容多样,是社会、历史的缩影和折射,从私人档案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然而,由于我国对私人档案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管理中存在很多欠缺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宏观管理不全面,微观管理操作性不强;档案法规中关于私人档案的法规条款少,缺少私人档案的单行法规;缺少专门的机构、部门及统一的标准对私人档案进行管理;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私人档案信息利用发布渠道闭塞等,致使私人档案长期处于分散管理、自主管理、无序管理之中,这不仅使私人档案的实体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而且不利于档案价值的实现,阻碍国家档案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档案”观的确立,人们对私人档案在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私权意识的日益觉醒,转变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现状,早日制定出具体、科学、有效的法律规章制度,将私人档案纳入宏观管理的范围,使之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已是时之所需,同时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档的必然要求。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私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完善我国私人档案管理为目标,通过国内外私人档案管理的比较、我国现有的关于私人档案立法及管理体制的分析,从多角度探索出目前私人档案管理的不足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私人档案管理在立法、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上的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使我国私人档案管理日趋完善的有效途径:
   首先,完善私人档案立法。档案立法是国家档案事业的法律根基。随着私有财产入宪,意味着国家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提高到了法律的高度,在关注私权和建立趋向平衡的公权与私权关系的大背景下,加强私人档案立法显得尤为有其迫切和必要。它既是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积累和保护国家档案财富的主要措施。通过立法为私人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保证,从而实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其次,加强国家对私人档案的监控。私人档案的社会性为国家监控的介入,提供了正当性和可靠性。通过加强国家对私人档案的监控,使私人档案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有效监管下得到优化整合和有效保护,为包括政府本身在内的更多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地利用。
   再次,本文主张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私人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将私人档案纳入到国家和社会系统中加以研究,有助于改变长久以来私人档案孤立、无序的管理状况,有助于使私人档案步入管理规范化和开发利用合理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此管理模式中,笔者打破了传统的研究视角,将私人档案管理从偏重于实践操作和实例分析,上升到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摆脱了传统零散而单一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宏观而系统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私人档案所有者、国家档案管理机构、中介机构和私人档案馆四个管理主体,明确权利主体之间的职责、地位,将私人管理与国家管理有机结合,改变了私人档案保管分散、信息零乱的传统格局。
   最后,为了方便公众利用,充分发挥私人档案的社会价值,笔者提出了若干利用途径和利用方式,并强调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使档案开放利用与公民广泛的权利要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和谐一致。从而,确保了私人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到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有序化、规范化管理的状态,实现完善私人档案管理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路君兰;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档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窦晓光;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档案管理;
  • 关键词

    私人档案; 档案管理; 立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