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诱导青幼期食蟹猴产生抑郁样行为
【6h】

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诱导青幼期食蟹猴产生抑郁样行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食蟹猴饲养条件

1.1.2 实验对象选择

1.1.3 实验器材物品

1.1.4 伦理

1.2 实验方法

1.2.1 适应期动物处理

1.2.2刺激选择

1.2.3 实验日程安排

1.2.4 行为学评估

1.3 视频拍摄与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特征及体重与糖水偏好值变化情况

2.2 刺激干预对食蟹猴行为的影响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苹果渴求测试与人类干扰测试结果比较

2.4 刺激干预对外周血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青少年抑郁症在临床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上的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显示出了其与成人抑郁症在发病机制、药物反应、病理表现等方面的不同,督促研究者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作为单独的门类进行研究。但快速而有效的动物模型的缺乏使得该领域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青幼期食蟹猴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的可行性并完善行为学测试。  方法:将10只1-4岁的青幼期食蟹猴依据年龄进行配对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持续5轮共计60天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干预。对两组食蟹猴采用体重、糖水偏好、基础行为评估、苹果渴求测试、人类干扰测试以及外周血皮质醇测定的方式进行造模后评估,配合Noldus行为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与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刺激完成后,在实验组中蜷缩样行为持续时间更高(P=0.043),苹果渴求行为持续时间更低(P=0.043),外周血皮质醇浓度更高(P=0.041),在统计中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68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糖水偏好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95),实验组刻板样行为次数(P=0.180)、对外界反应行为次数(P=0.500)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人类干扰测试中僵住持续时间(P=0.285)、恐吓表情次数(P=0.109)、摇晃身体行为次数(P=0.176)、快速咬合行为次数(P=0.144)的结果比较中两组无差异,理毛持续时间也同样没有差异(P=0.109)。  结论:经过刺激干预的实验组在抑郁程度、快感兴趣缺失程度、焦虑程度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改变,且这样的改变与外周血皮质醇浓度一致。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干预下的青幼期食蟹猴表现更多抑郁样行为,而实验的结果也支持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获得完全可控且符合伦理实验两方需求的灵长类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