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堰市双龙堰滑坡防治技术研究
【6h】

十堰市双龙堰滑坡防治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引言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滑坡防治研究现状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双龙堰滑坡工程地质调查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与水文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人类工程活动

2.2.6 不良地质现象

3 双龙堰滑坡特征分析

3.1.1 滑坡的空间形态

3.1.2 滑坡边界

3.2.1 滑体的岩土组成

3.2.2 滑动带的岩土组成及特征

3.2.3 滑床的岩土属性

3.3 滑坡体的变形特征

3.4 滑坡的成因与机理分析

3.5 滑坡的危害程度与分级

4 双龙堰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4.2.1不平衡推力法

4.2.2 边坡稳定性计算工况

4.2.3 边坡岩土的参数选取

4.2.4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

4.2.5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评价

4.3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4.3.1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原理

4.3.2 二次开发的强度折减法

4.3.3 FlAC3D数值模拟模型

4.3.4 滑坡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4.5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5 双龙堰滑坡防治措施研究

5.1 概述

5.1.1 滑坡防治原则与目标

5.1.2 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5.1.3 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5.2 双龙堰滑坡防治设计综述

5.3.1 抗滑桩设计

5.3.2 截排水设计

5.3.4 方案(一)平剖面布置

5.4.1 锚索格构设计

5.4.2 挡土墙设计

5.4.3 抗滑桩设计

5.4.4 截排水设计

5.4.5 方案(二)平剖面布置

5.5.1 技术方案的比较

5.5.2 施工难易程度比选

5.5.3 工程投资估算比选

5.6.1 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5.6.2 监测点布置原则

5.6.3 监测工作布置

5.6.4 监测周期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滑坡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关乎民生的课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位于十堰市的双龙堰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地质勘察资料,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和 FLAC3D数值模拟法对天然及饱和两种工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两种防治方案,并对它们进行了优选。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①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的调查,确定滑坡体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存在小规模的变形和滑动,但在强降雨的条件下具备整体滑动的可能性。  ②运用不平衡推力法对双龙堰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③应用基于 FLAC3D自主二次开发的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天然和饱和两种工况下的结果云图可知,饱和工况下最大剪应变增量值、位移值、主应力值较天然工况均有增加。由最大剪应变增量云图可知,潜在滑移面为岩土交界面,其中,2-2′剖面中上部、3-3′剖面坡脚处和上缘部位相比稳定性更差。利用自编的FLAC3D强度折减法求出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值比不平衡推力法求解的稳定性系数值稍小,但两种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④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双龙堰滑坡存在整体滑动的隐患。为了确保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今后工程建设的安全,需要对该滑坡进行治理。根据工程特点,提出了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一):抗滑桩+地表排水+监测;方案(二):抗滑桩+锚索格构+挡土墙+地表排水+监测。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  ⑤对两种治理方案,分别从技术的可行性、施工的难易程度、投资估算等三方面进行对比优选,得出方案(一):抗滑桩+地表排水+监测,为最优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