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羽毛球“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特点研究——以东京奥运周期中国混双“双保险”的主要对手为例
【6h】

羽毛球“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特点研究——以东京奥运周期中国混双“双保险”的主要对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对羽毛球技战术相关概念的研究

1.3.2对羽毛球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技战术研究

1.3.3对羽毛球混合双打的技战术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逻辑分析法

2.2.3专家访谈法

2.2.4录像观察法

3 “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基本特点分析

3.1“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概念界定

3.2“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合理性

3.3.1发接发阶段的技战术共性特征

3.3.2比赛中局阶段的技战术共性特征

4 混双“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的特点分析

4.1混双“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概述

4.2.1“德差波尔/沙西丽”的典型球例分析

4.2.2“渡边勇大/东野有纱”的典型球例分析

4.2.3“邓俊文/谢影雪”的典型球例分析

4.3.1基于2017年迪拜总决赛半决赛的赛况分析

4.3.2基于2018年全英公开赛决赛的赛况分析

4.3.3基于2018年亚锦赛半决赛和决赛的赛况分析

4.3.4基于2018年世锦赛半决赛和决赛的赛况分析

4.3.5基于2018年亚运会半决赛的赛况分析

4.3.6基于2018年丹麦公开赛决赛的赛况分析

4.3.7基于2019年全英公开赛决赛的赛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混双“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德差波尔/沙西丽”的特点

5.1.2混双“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渡边勇大/东野有纱”的特点

5.1.3混双“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邓俊文/谢影雪”的特点

5.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京奥运周期下,中国羽毛球混双“双保险”在进攻能力占优的情况下需要完善对国外“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的特点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然而,以往研究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形成了对技术的研究结果,对战术的系统分析极少论述,已经不能满足于进一步分析“防守反击”型打法这一亟需结合战术进行相关论述的需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战术图解作为辅助手段,明确了“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概念、合理性以及技战术共性特征,认为:①“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应被定义为:因自身能力不足而难以长期保持后杀前封的进攻态势转而通过多拍限制对手进攻的混双组合②羽毛球“制胜规律”所要求的“进攻”能力虽然是竞技优势但不能直接转化为竞技胜势,这是“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③“防守反击”型混双组合的技战术共性特征表现为比赛中发球发一号区、接发软推中路以及比赛过程中基本的跑位。  运用录像观察法,观看了国外“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同中国队对阵的录像,建立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路:从局部出发,选取了典型的多拍回合的球例,直观分析国外“防守反击”型各个主要对手的特点;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赛况的整体把握,进一步提炼分析国外“防守反击”型各个主要对手的特点。  结论:国外“防守反击”型主要对手在技战术运用中存在细节的差别,但他们打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均表现为拉开纵深,破坏中国混双“双保险”男选手的进攻节奏,形成二打一调动中国男选手的局面,进而寻找反攻机会。  建议:规避对方形成二打一的风险,一旦形成二打一局面就不纠结于中前场的纠缠,用后场高球拉开纵深的办法再次寻找机会;增加女选手补位的更多可能,在多拍回合的对抗中有效发挥女选手的作用,减少男选手因过多的球路组织而造成的进攻消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