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研究——以重庆市建筑业农民工为例
【6h】

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研究——以重庆市建筑业农民工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 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内在要求

1.1.2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障碍

1.1.3 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凸显

1.2.1国外相关研究

1.2.2国内相关研究

1.2.3研究述评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1农民工

2.1.2建筑业农民工

2.1.3建筑业农民工代际差异

2.1.4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

2.1.5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2.2 理论分析

2.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3社会排斥理论

2.2.4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2.3 农民工城市住房与农民工市民化发展历程

2.3.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2.3.2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变时期(1979-1997)

2.3.3市场经济改革成效显著,住房市场化形成时期(1997-2004)

2.3.4住房市场快速发展时期(2005-至今)

2.4本章小结

3 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3.1指标选取

3.1.1基于国外相关住房政策进行指标提取

3.1.2基于文献分析的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测量指标提取

3.1.3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现状数据进行补充

3.1.4指标梳理与总结

3.2.1问卷设计

3.2.2问卷数据来源

3.3.1预试问卷效度检验

3.3.2预试问卷信度检验

3.4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指标体系

3.5本章小结

4 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4.1研究假设提出

4.1.1住房性能

4.1.2住房设施

4.1.3自然环境

4.1.4公建配套

4.1.5社区服务

4.2建筑业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住房现状对比分析

4.2.1问卷发放回收

4.2.2基本情况对比

4.2.3市民化意愿分析

4.2.4住房状况对比

4.3“代际”具有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形成

4.4理论模型

4.5本章小结

5 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市民化意愿影响实证研究

5.1.1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5.1.2结构方程模型的介绍

5.2.1研究假设

5.2.2概念模型

5.3正式问卷可靠性分析

5.3.1正态性检验

5.3.2信度分析

5.3.3验证性因子分析

5.3.4描述性统计分析

5.4模型检验

5.4.1总体模型拟合

5.4.2总体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

5.5基于多群组模型进行调节效应检验

5.5.1多群组模型拟合

5.5.2调节作用假设检验

5.5.3新生代与老一代模型对比

5.6结果分析

5.6.1总模型路径分析

5.6.2组间路径差异分析

5.6.3组内路径差异分析

5.7本章小结

6 政策建议

6.1实证结果启示

6.1.1影响路径分析

6.1.2代际差异分析

6.2对策建议

6.2.1按需解决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提高建筑业农民工职业稳定性

6.2.2积极推进住房市场全面发展,提高农民工城市住房可及性

6.2.3多渠道改善与户籍制挂钩的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等现状

6.2.4 增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经济、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住房需求层次

6.3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现状问卷调查

C. 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现状问卷调查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困境的良方,是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大量农民工长期停滞在难以获得宜居的城市住房、难以融入城市、难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权益的状态下,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住房问题是横亘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障碍,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建筑业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典型代表,不仅体量庞大,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群体分化显著、代际差异大,而且源于建筑行业的职业不稳定性,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环境更恶劣,市民化难度较高。解决好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城市住房问题,对提升整体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以农民工住房状况为出发点对市民化进行探讨的较少,且对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缺乏关注。基于此,论文以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主体,探究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论文首先对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基于住建部全国性建筑业农民工调研问卷数据,总结得出建筑业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以及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关键测量指标。并依据预调研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将测量指标降维,最终得到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公建配套、社区服务五个维度。其次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正式调研数据对建筑业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基本信息、住房现状、市民化意愿呈现出的代际差异提出 “代际”具有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构建论文理论模型。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总体、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 AMOS21.0 软件进行拟合、检验,得到城市住房状况各因素对建筑业农民工、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最后依据实证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现状来看,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严重,新、老代农民工数量比例明显低于农民工群体,且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相比老一代文化水平更高、社会融入更强、家庭式迁移更多。大部分建筑业农民工居住在工地板房、居住拥挤、卫生情况恶劣,并且住房设施简陋、周边配套不齐,整体住房满意度较低。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公建配套、社区服务等呈现出了较大差异。从建筑业农民工住房状况对市民化的影响路径来看,总模型中住房性能、住房设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有正向影响。多群组模型中,住房性能、住房设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新、老两个群体均呈正向影响,但自然环境仅对新生代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有正向影响。住房性能、住房设施、自然环境、社区服务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在两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公建配套无显著差异。其中新生代群体中,住房性能、公建配套、社区服务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于住房设施。老一代群体中,住房设施、公建配套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强于住房性能、社区服务。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以下政策建议:按需解决建筑业农民工住房问题,提高职业稳定性;积极推进住房市场全面发展,提高农民工住房可及性;多渠道改善与户籍制挂钩的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等现状;增强建筑业农民工人力、经济、社会资本,提高住房需求层次。为切实解决建筑业农民工当前住房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进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对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指导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