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刑事无罪错案特征之实证分析——以316名无辜刑事被告为样本
【6h】

中国刑事无罪错案特征之实证分析——以316名无辜刑事被告为样本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问题提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论文写作思路

1.4论文的亮点与不足

2.国内外刑事错案研究文献回顾

2.1近十年中国刑事错案文献梳理

2.1.1刑事错案的概念及危害

2.1.2错案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2.1.3错案的救济机制和追究制度

2.1.4小结

2.2国外刑事错案研究文献梳理

2.3总结

3.资料、调查设计

4.中国刑事错案横、纵分布情况

4.1刑事错案的区域概况

4.2刑事错案各省分布情况

4.3刑事错案的时间分布

4.4总结

5.中国刑事错案的特征

5.1刑事错案中的罪名

5.2刑事错案中“五率”问题

5.2.1逮捕率

5.2.2取保候审率

5.2.3移送起诉率

5.2.4公诉率

5.2.5定罪率

5.2.6小结

5.3刑事错案的量刑

5.4刑事错案的法院审级次数

5.5纠正错案的原因

5.6刑事错案的国家赔偿

5.6.1刑事错案的赔偿与不赔

5.6.2刑事错案的赔偿数额

5.7刑事错案中审前羁押和错误监禁

5.7.1审前羁押

5.7.2刑事错案的错误监禁

6.克减刑事无罪错案改进方案

6.1转变落后执法理念

6.1.1“义务本位”观念转变为“权利本位”观念

6.1.2无罪推定理念“平民化”

6.2防范刑事错案具体措施

6.2.1坚持慎捕与慎押

6.2.2提高取保候审等措施适用率

6.2.3贯彻检察官客观义务:无罪、疑罪不捕不诉

6.2.4司法机关建立主动纠错机制

6.3赋予最高巡回法庭对疑错案件终审权

7.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近几年陆续出现的刑事错案案例,使得中国刑事司法形象岌岌可危。一时间,刑讯逼供、虚假口供、司法渎职、超期羁押等系列问题从一个个错案中暴露,使司法成为“冤枉好人”的代名词。如果司法机关不能准确定罪冤枉无罪者,将使国民处于不安的社会恐慌中。于是,中国学界对刑事无罪错案问题多持批评态度,这种以刑事错案危害性为基础进行的研究,虽然强调刑事司法的公平正义,但对错案出现的背景以及错案出现后如何进行客观评鉴还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中国近十年的刑事错案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描述刑事错案理论原因与危害较多,但深入实证调研的没有。同时,国外刑事错案特征研究非常普遍,然,中国学者研究错案特征甚少。  本文研究打破刑事错案证据的思维禁锢,致力于利用实证研究全面并细致地分析我国当前刑事无罪错案的特征。通过对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1987年至2014年曝光的209件刑事无罪错案案例,累计316名无辜被告人的刑事错案基本信息的收集,并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对中国刑事无罪错案的基本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刑事无罪错案呈现普遍性,错案曝光率过低,主要以暴力、财产犯罪为主,逮捕率、移送起诉率、公诉率、定罪率均居高不下,取保候审适用率低,重判重刑,一押到底,逢押必超,逢错必判,久判不决,申冤无门,法院审级次数多,赔偿不透明,赔偿数额标准不一,主动纠错机制欠缺等特征。进一步提出防范刑事错案的改革方案,如,转变落后执法理念,积极有效的具体司法措施和赋予巡回法院对疑错案件终审权进行克减。刑事错案的防范不能仅着眼于实体正义,更应以保障程序公正为切入点。面对全国刑事错案普遍形势,中国的司法者们更应拿出实事求是面对的勇气和刚正不阿致力克减的决心。

著录项

  • 作者

    胡瑶;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谋林;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刑事错案,司法公正,执法理念,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