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桐城派三祖与同城派的立派及学术传播
【6h】

桐城派三祖与同城派的立派及学术传播

代理获取

摘要

学界对桐城派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有欠缺。研究者大多关注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构建、桐城派与其他文派的关系以及桐城派文人如何维护封建道统等领域,而对桐城派的传播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作为清代文坛第一大散文创作流派,桐城派由方苞创始于康熙年间,后经刘大櫆、姚鼐等人的努力,理论逐渐成熟,终在姚鼐时期形成“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格局。后在桐城派弟子努力之下,突破地域限制,逐渐从安徽一隅传播到全国各地。因而把桐城派三祖作为一个个案进行研究,以探析他们在桐城派立派与学术传播中的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和价值。本文共分三章,旨在这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第一章从清初的社会环境与桐城这一特定的区域文化环境角度出发,阐述了桐城派兴起的原因。清初统治基础并不牢固,统治者通过推崇程朱理学以及大兴文字狱的做法,使当时知识分子的治学方向发生转移,桐城派始祖方苞受此影响,将程朱理学纳入其古文理论之中。而桐城特有的自然、文化环境,亦为桐城派的创立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二章从桐城派三祖的身份解读、桐城派的传播方式及传播平台三个方面出发,论证了桐城派的传播网络。在桐城派的早期传播过程中,由于桐城派三祖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文化感召力,因此,他们对桐城派的早期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通过著作刊布、书信往来以及人际交往的传播方式,桐城派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尤其借助于书院这一传播平台,桐城派从省内逐渐扩散到了省外,最终成为主宰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文坛盟主。
   第三章从省内的传播与省外的扩散两个方面出发,论述了桐城派地域空间的扩散。由于桐城派散文与八股文关系密切,所以桐城派创立之后,在桐城派三祖及其弟子的努力之下,其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从安徽一省扩散到临近的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桐城派在后世弟子如曾国藩、岭西五大家及曾门弟子的影响之下,传播范围遍布湖南、广西、河北诸地区,终实现桐城派在全国的扩散。
   本文主要以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桐城派三祖与桐城派的立派及学术传播的案例,对我们认清历史上文学流派兴起、发展的社会现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