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DP技术领域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研究——基于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方法
【6h】

3DP技术领域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研究——基于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题目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1.3 实施方案

1.4 创新点

2 研究综述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概述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知识与知识网络

2.1.2 知识流动研究概述

2.1.3 专利引用网络现状分析

2.1.4 专利引文用于分析知识流动的进展

2.1.5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概述

2.2.1 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概况

2.2.2 3DP技术概况

3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3.1 研究方法

3.1.1 社会网络分析法

3.1.2 专利计量法

3.2 研究工具

3.3.1 数据来源及清洗

3.3.2 相关标准说明

4 知识流动整体网络拓扑分析

4.1 专利基本情况分析

4.2 知识流动网络构建

4.3 网络拓扑分析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核心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演化分析

5.1 时间切片分析

5.2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5.3 广度-深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关键节点的知识流动角色分析

6.1 中心性分析

6.1.1 四种基础中心性分析

6.1.2 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义

6.2 桥结构的五种媒介角色分析

6.3 四类创新主体的媒介角色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知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资本作为创新主体间相互竞争的一个强大武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是推动知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革新,都需要将知识流动作为促进知识共享、知识传播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研究对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产业技术流动对于产业技术革新的支撑作用的认识,拓展产业技术管理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专利引用网络视角研究新兴技术的知识流动,把专利引用作为知识流动的表征变量,立足于创新主体之间的比较,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知识流动网络,侧重于从网络结构取向、位置取向和关系取向3个方面进行衡量与分析,对个体间的关系以及由此构成的整体网络结构进行量化研究。将新兴的3D打印技术作为附着载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利用多指标分析3DP技术的专利布局和网络特征,并通过绘制图谱实现知识流动的可视化,探究3DP技术在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规律,从而为我国今后科学计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发现,从宏观层面,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网络具有较显著的聚类效应,节点联系紧密,这有利于节点间知识的传播。该网络也基本符合小世界特征,创新主体间相互影响,形成了有效的知识交流。从中观层面,部分核心创新主体对之间的知识流动紧密,实现了行业内部和跨行业的知识流动;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集中在与核心创新主体相关的纵横带上,但随着时间发展,知识流动逐渐趋于开放,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逐渐变得模糊;一些表现活跃的创新主体加入核心网络中,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逐渐趋于多元化,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也相对均衡。从微观层面,麻省理工学院和3D Systems公司表现突出,它们具有较高的媒介系数,不仅在行业内部占据优势资源,还跨行业扮演不同的媒介角色以促进知识转移,是协调3DP技术领域知识流动的关键创新主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