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信众佛教信仰初探——以斋会为中心的考察
【6h】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信众佛教信仰初探——以斋会为中心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斋会与佛教信仰

第一节唐宋之际敦煌地区的斋会

一、定期举行的法会

二、不定期举行的区域性斋会

第二节斋法

一、敦煌文书中的斋法

二、其他文献中记载的斋法

第三节斋会的功能和影响

一、斋会的功能

二、斋会对佛教信仰的影响

第二章唐宋之际敦煌信众的佛教信仰观

第一节苦生至乐生

一、“生苦”

二、乐生

第二节疾病观

一、精神疗法

二、忏悔——社会认同

第三节死亡观

一、丧仪与信仰

二、逆修

第三章仪式与信仰

第一节燃灯仪式与信众信仰

一、敦煌地区的燃灯活动

二、燃灯仪式与佛教信仰

第二节仪式与信仰的互补交融

一、仪式的独立性

二、仪式与松散型宗教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唐后期五代宋初,佛教信仰几乎成为了敦煌人"一般的知识与信仰"的主体部分,对大部分信众而言,探讨深奥难懂的佛教义理,远不及实践功德活动更能表达他们的虔诚,因此在当时的敦煌地区各种功德活动特别盛行,其中多数功德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斋会活动,所以研究斋会可以说是了解当时当地信众佛教信仰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它不仅仅能再现当时当地人的所思所想,更能较为客观地采用"移情"原则,认识当时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该文第一章对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斋会活动做了一番梳理,并对斋法和斋会的影响小作分析;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斋会所反映的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信众的生死观、疾病观等问题;第三章则以燃灯斋会为例论述了仪式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松散型宗教的意义所在.从对唐末宋初敦煌斋会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仪轨文化通过儒释道三家得以传承,但从根本上影响民众心理的并非儒释道三家中的任何一家.中国的民众本着"灵则信"的原则巧妙地编织其信仰,"三教合流"仅为其假象,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松散型宗教.与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的斋会仪式,显示了信众世俗化的需要,信仰本身扭曲为生活的附属物.松散型宗教信仰以其世俗化、民生化的特点主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异的佛教信仰亦归入其内.在松散型宗教的影响下,中国的民众把佛教这个原本无神的宗教变成彻底有神的泛神论宗教,佛教信仰走上了世俗化、民生化的道路,渐渐融入到世俗生活当中,成为普通人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