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实证研究——以埇桥区、阜南县为例
【6h】

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实证研究——以埇桥区、阜南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的概念、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的基本定义

(二)我国对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的现状

(三)国外对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研究的现状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性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性权利保护意识薄弱

(三)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

(四)缺乏性侵害自救能力

(五)缺乏性侵害后恰当的维权方式

三、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弱化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二)农村性权利教育的相对弱化

(三)农村文化生活的普遍贫乏

(四)被害人对犯罪侵害存在一定的受容性

(五)被害后的权利救济意识薄弱

(六)被害的地理环境为性侵犯罪提供了时空条件

四、保障留守妇女性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城市务工农民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的法治教育

(三)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四)增强被害人被害预防和被害防范技能

(五)强化被害修复,维护己然被害留守妇女的性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大量的农民能够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在这一形式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便选择进城务工。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用工荒的现象,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以及二元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限制,这就必然会导致农民在城市务工期间,在就业、医疗、上学和住房等方面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那么,农民工想举家迁移城市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近几年,农村留守妇女的人数在不断的上升,而这一现象在发展比较滞缓的皖北地区则更加的严重。
  由于农村留守妇女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性权益意识不足,加上全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的不完善,在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遭受了严重的侵害。这不仅给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还严重地影响皖北地区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对于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的保护已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是一个内敛羞涩的民族,大家对于与性有关的话题往往是避而不谈。理论界对于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并不多,从犯罪学角度来进行探讨的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位于皖北地区的宿州市埇桥区和阜阳市阜南县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来了解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此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档案数据和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对实地调研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皖北地区在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存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防止性侵犯意识薄弱、长期处于一种性压抑的状态、性权益在遭受侵害时和遭受侵害之后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上的分析,认为皖北地区留守妇女性权益之所以会遭受侵害,是经济条件差,务工地点远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是其性教育权受到侵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留守妇女身单力薄以及封建思想束缚的必然结果。同时,来自留守妇女、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致使其性权益在遭受侵害之时和遭受侵害之后不能正确的维权。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导致留守妇女性权益遭受了侵害。论文针对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笔者认为要想解决皖北地区农村留守性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城市务工农民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留守妇女性权益;应当加强对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的教育宣传,提高其自我防范的意识;应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缓解性压抑;应当增强留守妇女的身体素质,学会与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除此之外,还应当强化被害修复,维护已然被害留守妇女的性权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