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历史发展及其体系的当代建构
【6h】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历史发展及其体系的当代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一、价值

二、价值观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第二节 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基本构成要素

一、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内涵

二、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话语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特征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人本主义倾向价值观

一、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倾向价值观

二、恩格斯早期的人本倾向主义价值观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价值观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论论证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价值观的实践纲领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内容

一、价值目标话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价值主体话语:无产阶级

三、价值取向话语: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四、价值实践路径话语:消灭私有制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章 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

第一节 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形成及内容

一、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形成

二、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内容

第二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内容及缺陷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内容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不足

第三节 斯大林与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异同

一、斯大林与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共同点

二、斯大林与列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不同点

第四章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

第一节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形成的条件

二、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的内容

一、价值目标话语: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价值主体话语:人民群众

三、价值取向话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四、价值实践途径话语:利用群众运动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的具体形式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话语

二、人民利益取向的经济话语

三、服务人民大众的文化话语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

第一节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产生及内涵

一、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产生

二、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及层次结构

第二节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奠基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

二、形成阶段:党的十二大——党的十四大

三、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至今

第三节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主要内容

一、价值目标话语:“中国梦”

二、价值主体话语:全体中国人民

三、价值取向话语:“以人为本”和“三个倡导”

四、价值实践话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历史发展经验及当代建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历史发展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

二、坚持话语内容的客观现实性

三、坚持“适应创新语”和“旧语赋新义”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权威性和平民性统一

二、学术性和大众性统一

三、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统一

四、系统性和开放性统一

五、民族性和国际性统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

一、基础: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二、关键:提升话语主体能力

三、核心:创新话语体系内容

四、重点:创新话语生成方法

五、难点:正确对待“中、西、马”三大价值观话语

结语:以创新为根本路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观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同时也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至始至终都贯穿着鲜明的价值立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奠基,并经由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丰富和发展,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诞生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解决了真理与价值统一的问题,回答了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解答了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问题,实现了人类价值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是通过特定的话语体系来建构和表达。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的考察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入手。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对特定价值观的表述就会涉及到什么人(价值主体)、坚持什么态度(价值取向)、通过什么途径(价值实践)、实现什么目标(价值目标)的问题,于是价值主体话语、价值取向话语、价值实践话语、价值目标话语就构成了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形式,从其内容来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话语、价值取向话语、价值主体话语、价值实践话语构成;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四大话语,即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以及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话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既具有一般话语体系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独特品质;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的突出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创始人和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创立者,两人的价值观都经历了一个由人本主义倾向的价值观到科学的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转变过程。对其转变过程的考察需要借助于两人的主要文本和主要活动来进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倾向价值观主要反映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及《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的文本中,恩格斯在《乌培河谷来信》、《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表达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倾向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共产主义价值观进行了科学的理论论证,实现了两人由人本主义价值观到科学的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转变;《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价值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证,是两人科学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最终确立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消灭私有制和发展生产力构成了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的主要内容,崇高的价值目标、科学的价值取向激发了人们价值实践的热情和激情,价值主体的广泛性、价值实践的合理性为人们实现科学的价值理想指明了方向。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最为核心的话语,为人类社会的价值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指导。
  列宁和斯大林以共产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在苏联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中,形成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即列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列宁在领导苏俄的革命、战争、建设、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务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这套话语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阶段,在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时期及列宁晚年时期形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体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利用新经济政策推动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发展分别构成了列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目标话语、价值主体话语、价值取向话语、价值实践路径话语。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这套话语是伴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而产生。让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和文明的生活、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利用“三化”(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经济计划化)推动社会变革和生产力发展构成了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主要内容,其最大不足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忽视个体价值以及话语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总体而言,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反映了两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不同认识,两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问题,并在借鉴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创立和形成了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概括,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内容,两者并未有实质性的差别。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不是毛泽东头脑中固有的产物,它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经过了酝酿、形成、完善三个阶段,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把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作为价值目标话语、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话语、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价值取向话语、利用群众运动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作为价值实践途径话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运用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具体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话语、人民利益取向的经济话语、服务人民大众的文化话语等。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场域中形成的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内含了终极价值目标、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三个层面。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是对共产主义价值观话语、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为人民服务价值观话语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形成大致经过了奠基、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改革开放重大历史性决策的确立和实施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理论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共同富裕价值目标话语和“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话语的提出,是其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主要内容是以“中国梦”为价值目标话语、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价值主体话语、以“以人为本”和“三个倡导”为价值取向话语、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价值实践话语。
  梳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坚持话语内容的客观现实性、坚持“适应创新语”和“旧语赋新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历史发展的主要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价值取向以及要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潮作斗争。坚持话语的客观现实性,具体地体现在对社会发展道路的阐释、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回应、对人民现实生活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简称“中特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构要以史为鉴,必须要坚持权威性和平民性统一、学术性和大众性统一、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统一、系统性和开放性统一、民族性和国际性统一的原则,需要从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培养、话语主体能力的提升、话语体系内容和话语生成方法的创新以及正确对待“中、西、马”三大价值观话语等方面进行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