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力舒使命模式”下社工机构的角色定位研究——以L市社工机构为例
【6h】

“亚力舒使命模式”下社工机构的角色定位研究——以L市社工机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中外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二)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经验探究

三、研究意义

(一)研究理论意义

(二)研究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理论依据及分析工具

一、研究理论支撑

(一)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认知行为理论

(三)系统与生态视角

二、研究分析工具:亚力舒使命模式

第三章 L市社工机构专业化的发展与成长

一、L市社工机构成长与发展

二、L市社工机构专业服务开展概况

(一)个案开展案例综述

(二)小组活动开展概况

(三)社区活动实务开展

第四章 亚力舒使命模式下社工机构发展的角色约束

(一)地区相关民政部门

(二)机构创办者

(三)机构行政管理者

(四)一线社会工作者

二、价值-机构专业精神信念淡化

(一)一线专业社工信念失守

(二)社工机构专业信念丢失

(三)机构专业文化塑造淡化

三、策略-专业契合性实践服务不足

(一)嵌入式发展的专业身份塌陷

(二)项目化运作的专业获得感模糊

(三)专业方法的技术性问题

四、行为-政府治理体系下的附属品

(一)项目评估下的形式主义

第五章 亚力舒使命模式下社工机构发展的角色转向

一、专业使命下的存在感获得

(一)机构专业存在意识

(二)社工自我身份认同

(三)社会给予身份承认

二、机构专业精神信念的重拾

(一)机构文化的专业信念渗透

(二)机构管理的专业精神遵循

三、专业方法运用的技术体现

(一)个案技术转向深挖

(二)小组工作专业应用

(三)社区工作功能体现

四、依附性背景下的行为转向

(一)机构专业人才的转变培养

(二)机构专业督导机制再健全

(三)超越依赖性的劣势生境

结语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社会工作专业由西方传入中国以来,社会工作学科由无到有,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历程。随着党和国家的日渐重视,近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尤为迅猛,社会工作专业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作为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载体与实务实施主体之一,社会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社工机构)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政策措施实施以来,社工机构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势头,其亦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社工机构的发展也开始面临着诸多限制与问题,譬如社工机构如何认清自身存在价值与目的,如何秉持专业精神与理念,如何发展优化专业契合性强的专业服务,如何破除自身的局限,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等等。这些问题与障碍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事业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者在回顾近年来中外学者对社会工作尤其是社会工作机构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L市社会工作事业及L市两家社工机构的的发展历程,据此,以“亚力舒使命模式”为研究分析工具,以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学等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为研究方法,分析社工机构从专业目的、价值、策略、行为四个方面呈现出的角色定位约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浅层性生存意识倾向明显;二是机构专业精神信念淡化;三是专业契合性实践服务缺乏;四是政府治理体系下的附属品。
  在梳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试从目的、价值、策略、行为四个方面为社工机构的角色定位拟定转型方向,从专业使命感获得、机构专业精神重拾、专业方法技术、依附性背景下的行为等四个方面给予更为具体的阐述,分析社工机构在角色定位上存在诸多转型可能及其存在合理性与理论依据,并结合L市机构的实际运行概况综合阐述,确定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可操作性,为社工机构角色定位转向提供切合实际的解决路径,以期为社工机构在角色转型中提供必要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