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P2P三方担保合约:一个制度金融的分析
【6h】

中国P2P三方担保合约:一个制度金融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结构安排

1.4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 P2P三方担保合约

2.1.1金融合约

2.1.2中国P2P模式选择

2.1.3小结

2.2准入监管的状态相依性

2.2.1主张不应对平台设置较高准入门槛

2.2.2主张应对平台设置较高准入门槛

2.2.3小结

2.3分级监管

2.3.1依据信号传递理论解释分级监管

2.3.2依据委托代理理论解释分级监管

2.3.3依据声誉理论解释分级监管

2.3.4小结

第3章制度背景与政策实践

3.1基于合约意涵的比较信用史分析

3.1.1信用内涵阐释

3.1.2信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征信基础设施、组织创新与声誉

3.1.3比较信用史的分析视角

3.2 P2P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3.2.1网络借贷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3.2.2 P2P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3监管政策的演进情况分析

第4章中国P2P会怎样“去担保化”?

4.1理论模型分析

4.1.1有声誉机制但无三方担保与征信基础设施约束

4.1.2考虑声誉机制、征信基础设施约束,但无三方担保

4.1.3同时考虑声誉机制、征信基础设施约束与三方担保

4.2理论阐释与相关假说

4.2.1征信基础设施差异与三方担保

4.2.2平台声誉与三方担保间的可替代性

4.3实证研究设计

4.3.1数据来源

4.3.2实证模型设计

4.3.3变量定义与说明

4.3.4变量描述性统计

4.4实证结果与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5章准入门槛与P2P平台质量

5.1理论阐释与相关假说

5.1.1准入门槛、经营时长与平台质量

5.1.2准入门槛、征信基础设施与平台质量

5.2实证研究设计

5.2.1数据来源

5.2.2实证模型设计

5.2.3变量定义与说明

5.2.4变量描述性统计

5.3实证结果与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P2P分级监管:声誉与司法间替代与互补的视角

6.1理论模型与假说

6.1.1有声誉机制但不考虑司法监管约束

6.1.2声誉机制与司法监管约束同时存在

6.1.3声誉机制与司法监管的替代与互补效应

6.2实证研究设计

6.2.1数据来源

6.2.2实证模型设计

6.2.3变量定义与说明

6.2.4变量描述性统计

6.3实证结果与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及建议

7.1主要结论

7.2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超;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剑锋;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83V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