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性”·“艺术性”──探究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之内核精神
【6h】

“公共性”·“艺术性”──探究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之内核精神

代理获取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公共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第二章 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伟大的公共艺术家狄亚哥·里维拉[Diego Rivera]曾说:“美的创造者必须体现对人民有价值的艺术,而我们艺术的最高目标,不同于表达个人愉悦,而是要为所有人民创造美,创造能够启蒙及激发战斗力的美。”这句话对于今天的公共艺术发展仍有指导作用,“为人民创造美”应是所有公共艺术从业者的最高奋斗目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上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进入中国并快速发展,以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成立为端始,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纷纷成立公共艺术院校或专业。而在这一派看似红火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众多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完全领会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有人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放大版的架上雕塑,或者只是简单地考虑一下雕塑或壁画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公共艺术创作中及公共艺术教育中,“公共性”和“艺术性”孰重孰轻?一直是众人争议的焦点所在;在当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且面貌和理念都较为混乱的中国公共艺术教育中,究竟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培育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公共艺术人才?这些都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著录项

  • 作者

    沈烈毅;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学科 美术学(公共空间艺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奇瑞,于小平;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0-4;
  • 关键词

    公共艺术; 艺术教育; 文化内涵; 公共性; 艺术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