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
【6h】

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国家与艺术家倪贻德与1938年的黄鹤楼大壁画

第一章 国家的艺术家:政治部三厅与黄鹤楼大壁画

第一节 抗战流徙与艺术家谋生

第二节 政治部三厅的组建——周恩来、郭沫若与田汉

第三节 美术科——战时艺术家的军事化组织

第四节 美术工场与黄鹤楼大壁画

第五节 朝野之间:全国美术家组织建立与领袖图像的流行

第六节 艺术家的流散与政治化的区域划分

第二章 逃逸革命的现代艺术家倪贻德日本游学与创造社的左翼转向

第一节 美术革命与私情文学——青年画会与创造社

第二节 社会革命与内心革命:北伐从军时期的倪贻德

第三节 东京的左翼文艺运动与中华留日美术研究会

第四节 摩登体验——艺术家的东京漫游

第五节 “写实主义”的实技与观念:川端画学校的研习

第六节 “美术之秋”:跨语境体验与决澜社的结成

第三章 壁画的“内战”:抗战初期美术界的竞争格局

第一节 香港岭英中学的《抗战》、《建国》壁画

第二节 “学院派”与新媒体艺术:洋画与漫画、版画的并存

第三节 现代壁画的前史——几则案例

第四节 里维拉的影响?——洋画家的壁画

第四章 敌我的镜像——黄鹤楼大壁画与中日宣传战

第一节 画稿释疑——关于壁画实战功能的推理

第二节 壁画的观众——1938年黄鹤楼大壁画的两个版本

第三节 日本、中国对黄鹤楼大壁画的报道

第四节 “卫国”与“报国”——中日艺术家的师生之战

第五章 “新写实主义”:折衷策略与孤岛时期倪贻德的洋画创作

第一节 战前“新写实主义”的输入与论争

第二节 战时绘画与新写实主义

第三节 孤岛上海与尼特画室

结论 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关于黄鹤楼大壁画的反思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1 倪贻德年表简编

附录2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一年度第一学期教授薪俸表

附录3 廿六年度第一学期发维持费清册 留底

附录4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三十年度教员统计表 职别(等)

致谢

图版

展开▼

摘要

国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是艺术史上的基本命题之一。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语境中,特别是放在抗日战争初期交战国双方的跨语境背景下,国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1938年作为考察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历史分期点,而不是通常的1949年,正是基于这一关键命题的现代释读。而构成这一释读的艺术史现象,是1938年8、9月间在武汉由著名剧作家田汉主持,以及王式廓、李可染等十余位画家集体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这幅大壁画的创作现场,不仅见证了民族国家与艺术家之间紧密关系的确立,也预示了信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现代艺术的重大转型。现代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决澜社画家倪贻德在这幅象征着国家主义和集权主义的大壁画中的出场和退场,提供给我们一个极佳的视角,以此来考察国家与艺术家之间全新关系的复杂生成过程。围绕着这幅壁画的制作,本文从武汉的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倪贻德游学日本的历史背景、抗战初期中国大陆的壁画风潮、中日之间的宣传战以及孤岛时期洋画运动的余续等五个部分。本文以跨语境的视野重构这段至为重要但却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转折点,并从世界艺术史的范围,深化对导致中国现代美术这一重大转折的各种成因的总体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