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假山之假:环秀山庄假山山水画意下的掇山法研究
【6h】

假山之假:环秀山庄假山山水画意下的掇山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选题的对象与意义

1.1.选题意义

1.2.选题对象

2.文献综述

2.1.对环秀山庄空间营造的相关研究

2.2.对山水画的相关研究

2.3.对山水画和园林关系的相关研究

2.4.对于假山技术的相关研究

3.研究方法

4.研究步骤与文本框架

4.1.研究步骤

4.2.文本框架

第二章 假山之“假”

第三章 山水画的“真假”之变

1.“师法自然”的肇始

2.元人山水的真假之变

3.吴门的山水“游戏”

3.1.“画可园”

3.2.沈石田的“平和”

3.3.文衡山的“真赏”

4.画中山水与自然山水的分离

第四章 吴地掇山之变

1.山水何以入吾园

2.“主人’’趣味之变

3.环秀之山:“如画观山”和“如游真山”的契合

第五章 环秀山庄假山掇山的自然之法

1.画意之下的位置经营

1.1.框山入画

1.2.屋宇的消隐

1.3.“满园皆山”的三远法

1.4.“大山一麓”与“小中见大”的契合

2.画意之下的“建筑”营造

2.1.亦山亦房

2.2.小料大构:“石组——崖壁——假山”的等级建构

3.人工秩序的规避与“自然”的进驻

3.1.造作痕迹的消隐与显露

3.2.“自然”的进驻

4.掇山对于游山经验的身体性暗示

结语:画意之下的特殊建筑营造

附表一:清人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所述皴法列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试图指出:假山之“假”并非单纯的自然模仿,而是以艺术化的视觉方式促成了人工和自然的一体化。讨论假山之“假”,就必须厘清其背后的自然之理,而这样的自然之理又与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
  山水画自刘宋肇始,就是对理想山水的描绘,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往往呈现出一种自然写实主义的全景式构图;至元代,随着笔墨和写意的强调,画面上山水的结构开始出现松动,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当属王蒙;再至明代吴门画派开创园林画之先河,使得园林和绘画之间产生了更直接的关联,也影响了明清一代的园林兴造的审美趣味。
  正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张南垣开创“大山一麓”的叠山之法,使得私家园林的假山有了宛如自然的游观体验;叠山发展到清中期,渐向空腔的纯石假山发展,这也使得假山具备了更多的建筑意味。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作品当属环秀山庄假山,其本身的堆叠带有明晰的建造逻辑,同时也是对自然和画意的追拟。本文从画理和营造之理两方面展开讨论,试图指出假山是在山水画意之下的一种特殊的建筑营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