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6h】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略缩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材料

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结果

CR的发生率

CR的发生时间

CR的死亡率

与C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世界每年有超过7百万的患者死于CAD,占总死亡人数的12.8%。心脏破裂(C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极差。目前针对CR尚缺乏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CR患者的临床特征,希望提高对CR的认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R)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心脏破裂的认识。
   方法选取2007.3.1至2012.3.1期间,因AMI于我院住院的患者2091例,分析CR的发生率、死亡率,并分析与C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心脏破裂患者共39例(发生率为1.87%),左室游离壁破裂共28例(发生率为1.34%),室间隔破裂共12例(发生率为0.57%),其中1例合并左室游离壁破裂及室间隔破裂。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R共23例(发生率为2.68%),非前壁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R共14例(发生率为1.9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CR共2例(发生率为0.39%),前壁、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R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323)。
   CR患者死亡率为71.79%,左室游离壁破裂患者死亡率为89.29%,室间隔破裂患者死亡率为25%。在所有AMI死亡患者中,CR占35%,仅次于心源性休克(占43.75%)。
   根据最终Logistic模型,女性(OR值2.29)、年龄大(OR值1.567)、心功能Killip分级高(OR值1.48)、住院期间使用拟交感血管活性药物(OR值3.44)是发生CR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早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ARB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CR的概率相对较低(OR值0.22)。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死亡率高、预后极差,在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中,CR居第二位,仅次于心源性休克。CR最常发生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CR并不少见。女性、高龄、心功能Killip分级高、住院期间使用拟交感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CR,早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ARB药物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R的发生。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