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宗室宰相若干问题研究
【6h】

唐代宗室宰相若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论文(设计)选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四、学术史回顾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唐代宗室宰相人数考

一、唐代“宗室”的概念

二、唐代“宰相”的概念

第二章 唐代宗室宰相的生卒年及世系

一、生卒年

二、世系

第三章 唐代宗室宰相的入仕问题

一、入仕方式

二、入相情况

第四章 唐代宗室宰相与中枢政局

一、李林甫、李适之与玄宗时期之政局

二、李麟、李岘与肃、代时期之政局

三、李勉与德宗时期之政局

四、李夷简与宪宗时期之政局

五、李程与敬宗时期之政局

六、李宗闵、李石、李回与文、武、宣三朝政局

第五章 唐代宗室宰相的政治活动

一、参与朝臣之间的政治斗争

二、反对宦官专权

三、谏诤、奏疏议政

四、奉命宣谕

五、领军出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玄宗时期开始,唐代的宗室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玄宗即位之后,为了彻底消除宗室干政甚至发动叛乱的消极影响,将直接威胁皇权的近支宗室纳入“十王宅”和“百孙院”监视居住。与此同时,又将具有吏干之才的远支宗室纳入官僚选拔的范围。玄宗改革宗室制度以后,众多远支宗室入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从身份上来说,除了与生俱来的“宗室”标签外,远支宗室群体的政治面貌与普通官僚已经相差无几。作为唐代远支宗室中的特殊群体,李林甫、李适之等10位宗室宰相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宗室宰相的生卒年、身份、世系、入仕方式、政治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试图从政治史和制度史的角度分析唐代宗室宰相这一特殊群体,从而为唐代宗室制度以及宰相制度由前期到后期的变革提供一个过渡的认识。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有关唐代宗室宰相人数的三种观点进行概述,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征引和分析,阐释唐代“宗室”和“宰相”的内涵,进而得出唐代宗室宰相共有10人的结论。按照入相时间的先后,10位宗室宰相分别是李林甫、李适之、李麟、李岘、李勉、李夷简、李程、李石、李宗闵、李回。第二章考证了唐代宗室宰相的生卒年和世系,通过对比各种史籍记载之不同,从而指出并纠正史籍记载的讹误之处,在掌握有限史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证出10位宗室宰相生卒的确切年份或大致时间。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唐代宗室宰相的入仕问题,分别对他们的入仕方式和入相情况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分析了唐代宗室宰相入相时间的长短与朝中政治局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梳理唐代宗室宰相与中枢政局的关系。所谓“中枢”即中央政府,主要涉及到皇帝、朝臣两类人物,因此本章讨论的主要是宗室宰相与当朝的皇帝以及朝臣之间的关系。由于10位宗室宰相所处的具体时代不同,因此按照皇帝在位的时间分别进行阐述,展现出不同时期诸位宗室宰相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第五章论述唐代宗室宰相的政治活动。唐代宗室宰相的仕宦经历非常丰富,既有入为宰辅的履历,又不乏担任地方官的经历,他们较多的政治活动与其较长的仕宦生涯有着直接的关系。概而言之,唐代宗室宰相的政治活动大致包括参与朝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反对宦官专权、奏论时政、奉命宣谕、领军出征等,通过分类论述他们的政活动,以揭示当时的政治形势。

著录项

  • 作者

    袁亚;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中国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盛险峰;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历史,唐代社会,政治制度,宗室宰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