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孜嘎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6h】

甘孜嘎拉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认识及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变质作用

2.4 区域矿产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区变质作用

3.5 矿体特征

3.6 矿石学特征

3.7 围岩蚀变

3.8 成矿期次、成矿阶段

3.9 成矿时代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毒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黄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石英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赋矿围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黄铁矿Co-Ni成因图解

4.6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7 流体包裹体特征

第5章 矿床成因探讨

5.1 控矿地质条件

5.2 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时代

5.2.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作用的示踪

5.2.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作用的示踪

5.2.3 成矿时代

5.3 矿床成因类型

5.4 成矿过程浅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甘孜嘎拉金矿位于甘孜-理塘金矿带北部,是该金矿带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的转折部位。矿体产于NW走向的剪切破碎带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强烈蚀变褪色的玄武质千糜岩中,金矿化地段发育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毒砂化。
  本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镜下研究,岩石学特征、赋矿围岩(碳质板岩)及石英、黄铁矿、毒砂等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黄铁矿硫同位素测试分析、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的系统综合研究,对嘎拉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及成矿流体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嘎拉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统曲嘎寺组;容矿岩石为强烈蚀变褪色的玄武质千糜岩。矿体围岩蚀变有:铁白云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金矿化在空间上与围岩蚀变类型及强度关系密切,在时间上与构造-蚀变作用大致同期形成。矿体产状与千糜岩劈理一致,矿体大小随千糜岩带规模同步消长。(2)嘎拉金矿床黄铁矿、毒砂、石英单矿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一致性,除了石英单矿物显示为弱铕正异常外,黄铁矿、毒砂单矿物均表现为弱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为中等温度、弱还原环境;LREE和HFSE的特征暗示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由富F向富Cl转变;(La/Sm)N比值均大于1,轻稀土更富集;黄铁矿Co/Ni比值小于1,符合早期基性火山岩在后期剪切作用下再次活化,形成含矿热液流体沉淀含金矿物(黄铁矿、毒砂)的特征。(3)嘎拉金矿床成矿期的8件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主要集中于140.5℃~212.1℃,属于中低温热液流体。(4)嘎拉金矿床黄铁矿、黄铜矿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δ34S值为-9.3‰~-6‰,均显示还原硫特征,表明S并非直接来源于岩浆热液流体,推测硫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受剪切变质作用的影响而显示还原硫特征。(5)综上所述,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以及前人在年代学方面的认识,认为嘎拉矿床是由于早期的基性岩浆活动从深部地壳或地幔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金元素,这些金分散赋存于基性火山岩、基性侵入岩之中;基性岩浆活动结束后多次的挤压剪切构造活动导致基性火山岩、基性侵入岩的破碎、变质及金的活化迁移。同时金矿化受矿区内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强烈蚀变褪色的玄武质千糜岩中,嘎拉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