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蒂利希神学存在主义视野下的《达摩流浪者》解读
【6h】

蒂利希神学存在主义视野下的《达摩流浪者》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Foundation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Actuality Abroad

1.3 Domestic Research Actuality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Anxiety of the Beat Generation

2.1 Existential Analysis of Anxiety

2.1.1 The Oppression of Nonbeing

2.1.2 The Prominence of Anxiety

2.2 Anxieties in The Dharma Bums

2.2.1 Presentation of Nonbeing in The Dharma Bums

2.2.2 Manifestation of Anxieties in The Dharma Bums

2.3 Conclusion

Chapter 3 Transformational Courage From Oriental Zen

3.1 Existential Analysis of Courage

3.2 Courage of the Modern Dharma Bums

3.2.1 Japhy’s Mixed Zen

3.2.2 Ray’s Courage

3.3 Conclusion

Chapter 4 Pioneering Kerouacism

4.1 The Authentic Dharma Bum—Han Shan

4.2 Retrospection of Kerouacism

4.2.1 Literary analysis of Kerouacism

4.2.2 Realistic analysis of Kerouacism

4.3 Conclu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致谢

参考文献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

展开▼

摘要

作为美国垮掉派作家杰克·克鲁亚克(1922-1969)《在路上》的续作,《达摩流浪者》继续记录着二战以后垮掉派成员们探寻新文化理念及生活方式的故事。顾名思义,《达摩流浪者》是东方禅宗及西方流浪汉小说的结合。作者旨在提倡一种东学西鉴的生活形态,以探索一条在战后工业消费文明垄断下的自我超越、自我救赎的新出路。因此,《达摩流浪者》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者早期纯粹波西米亚主义理念的结束,以及中后期实验性地借鉴东方禅宗哲学的开始。本文采用蒂利希的神学存在主义理念来解读《达摩流浪者》中自我超越的主题。保罗·蒂利希(1886-1965)是当代神学存在主义领域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在存在主义的影响下,克鲁亚克和蒂利希分别在文学和哲学领域为同时代的社会探索着异曲同工的出路。该论文的中心要点则根据蒂利希《存在的勇气》等书中的基本哲学观点展开,包括非存在的侵扰、三种焦虑的突显、两种勇气形式的回应。
  本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达摩流浪者》中焦虑的文本表现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简析了术语“非存在”和“焦虑”,第二节通过细读主人公贾菲、雷以及次要人物阿尔瓦及贡多拉流浪汉等人的言谈举止,从这些人物身上反应出二战后同时代美国人集体性焦虑的缩影,以及对抗这种集体性焦虑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第二章。第二章首先按蒂利希的观点解释了“勇气”及其分类,第二节中探索了文本中主人公不同的勇气形式,比如雷的个体式勇气下的垮掉禅以及贾菲的半集体式勇气下的混合禅,也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勇气形式在东学西鉴的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第三章是论文的升华部分,第一节中分析了文本中真正的达摩流浪者寒山及寒山诗如何作为克氏主义的先驱,第二节里结合克鲁亚克其它作品,从文学角度和社会角度分析克氏主义这种新生的个体式勇气的影响,并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