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6h】

不同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备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各组全冠固位力和边缘浮起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2.不同辅助固位形全冠修复体粘结后固位力及边缘浮起量的比较

3.边缘适合性与固位力相关性分析

4.硅橡胶法测量的内部间隙统计

5.双色硅橡胶法测量的边缘间隙与显微镜测量的边缘间隙对比

讨论

结论

综述 临床改善短冠后牙单冠修复体固位力的方法总结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1.研究不同外展度数的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的影响。
  2.研究不同外展度数的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
  3.判定边缘适合性与非轴向固位力的相关性。
  4.通过双色硅橡胶法观察全冠修复体内部间隙大小的分布规律。
  5.评价双色硅橡胶法测试边缘适合性的准确性。
  方法:
  选取70颗Nissin树脂牙,在研磨仪上预备成聚合度20°、牙合龈高度2.5mm、浅凹形肩台的预备体,对照组10颗不设辅助固位形,另两组每组30颗为实验组,分别设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其中一组在近远中邻面中央设置外展度数分别为0°、6°和20°的沟固位形各10颗,沟固位形呈半圆形,深1mm、宽1mm,龈端位于预备体边缘以上0.5mm;另一组在牙合面中央预备出外展0°、6°和20°的钉洞固位形,钉洞固位形在牙合面中央高度2mm、底部直径2mm。常规制作金属全冠,体式显微镜下在四个轴面牙颈部中点处测量冠与预备体粘结前的边缘间隙的大小。双色硅橡胶法复制冠与预备体之间的间隙,将硅橡胶沿各轴面中线纵向剖开,共四份,分别标定牙合面三分之一点、轴面中点、垂直边缘间隙,体式显微镜下测量硅橡胶测得的内部间隙的大小。粘结全冠修复体与预备体,体式显微镜测量冠粘结后的边缘间隙粘结剂的厚度。将粘结全冠的树脂牙牙长轴与水平面呈45°角固定于特制的底座上,万能试验机静态加载记录全冠脱离预备体时的力值。应用SAS9.2软件包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对照组的平均固位力最小,snk检验的结果显示,只有0°沟固位形组、0°钉洞固位形组、6°钉洞固位形组的固位力都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沟固位形组、20°沟固位形组、20°钉洞固位形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粘结后对照组的边缘平均浮起量最小,实验组边缘浮起量均大于对照组,snk检验结果显示0°沟组、6°沟组、0°钉洞组、6°钉洞组、20°钉洞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相同预备体形状,侧向固位力与边缘适合性的相关趋势为:边缘适合性越好则固位力越大。
  4.通过双色硅橡胶法测得的内部间隙数据可以看出修复体内部的适合性,牙合面间隙最大,轴面的间隙最小。设置辅助固位形的预备体的牙合面间隙以及肩台间隙明显大于常规预备体。
  5.将双色硅橡胶法测得的边缘间隙大小与显微镜下直接测量的边缘间隙大小进行对比,硅橡胶测得的边缘间隙与粘结前的边缘间隙无明显差异,与粘结后的边缘间隙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辅助固位形外展度数越小,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越大。
  2.辅助固位形的使用不利于冠的就位,降低全冠的边缘适合性,因此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辅助固位形。
  3.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有利于全冠非轴向固位力(resistance)的提高。
  4.全冠修复体内部间隙牙合面的间隙最大,轴面间隙最小,粘结剂聚集在牙合面不易排出,设置辅助固位形牙合面间隙增大,辅助固位形的设置不利于粘结剂的溢出。
  5.硅橡胶的流动性较玻璃离子粘结剂的流动性好,测得的边缘间隙与粘结后的边缘间隙有明显差异。利用双色硅橡胶法可以定性地观察比较内部间隙的大小,但不能定量地评价内部间隙的大小。不同粘结剂粘结冠测得的边缘间隙大小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