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矛盾与协商:民国时期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的媒介话语
【6h】

矛盾与协商:民国时期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的媒介话语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及其意义勾连

2. “人的现代化”与女性的性别现代化

3. 民国时期女性报人研究及其媒介文本的研究面向

4.话语分析方法及其在本研究议题中的适用性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分析法

2. 话语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 研究思路

2.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特征及其媒介话语形构

1.1 媒介话语中的女性性别现代化特征

1.1.1职业化程度的提升

1.1.2身体的空间流动

1.1.3审美与价值观的现代转向

1.2性别现代化特征的媒介话语形构

1.2.1话语立场:“自我”与“他者”

1.2.2 话语隐喻:双重矛盾性

1.2.3语境与互文:话语中的权力秩序

第二章 女性报人职业化的媒介话语

2.1 职场话语:“前台”与“后台”

2.1.1 “前台”:优势的“集体表象”

2.1.2 “后台”:被动的“隐藏区域”

2.2 制度话语:不平衡的规则赋权

2.2.1职场准入规则限制

2.2.2 业务活动规则:性别优势的运用

2.2.3 职场性别宰制与权力抗争

2.3 社会交往话语的双重逻辑

2.3.1 现代社交与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2.3.2 职场中自获性关系的社交翰旋

第三章 女性报人身体及其场域的媒介话语

3.1 身体话语的双重逻辑

3.1.1 身体的解放:参与建构公共领域

3.1.2 男性“凝视”中的身体规训

3.2 身体场域的边界话语

3.2.1 话语表征:地理、职业边界的突破

3.2.2 话语隐喻:职场与家庭边界的重构

第四章 媒介话语中女性报人价值观的现代转向

4.1 群体中的自我:同一与矛盾

4.1.1 自我定位与群体定位的同一性

4.1.2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矛盾性

4.2 价值观现代转向中的两对矛盾

4.2.1 现代思维与传统观念

4.2.2 理想主义与现实取向

第五章 媒介话语中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反思

5.1 女性性别现代化的媒介话语表征及隐喻

5.1.1 话语表征:性别现代化的建构及其发展逻辑

5.1.2 话语隐喻:性别现代化的解构及其意义生产

5.2 反思女性性别现代化的秩序重构与互动机制

5.2.1 性别秩序重构的幻象

5.2.2 性别与社会:矛盾中的互动机制

结语

参 考 文 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 诺 书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