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
【6h】

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论文的基本构思和初步见解

1.6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的概述

2.1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界定

2.2《美术技法理论》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新疆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3.1 师范类院校的教学情况

3.2 综合类院校的教学情况

3.3专业类院校的教学情况

3.4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教学情况

3.5关于教师对《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与态度

4新疆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4.1 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丞待加强

4.2 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

4.3实践性教学活动内容缺乏深度

4.4《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采取的对策

5 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途径

5.1实践性教学的目标

5.2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5.3实践性教学的管理

5.4实践性教学的评价和考核

5.5关于具体《美术技法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计划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术技法理论》课(以下简称“技法理论”课)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针对技法展开的理论研究。《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是艺术类院校的两门基础理论课程,是20世纪初经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传播至中国美术教育,是中国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作为支持文艺复兴古典绘画取得辉煌成就的《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国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大纲中始终坚持开设的理论课程。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两门课程在高校教学中长期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很难保证按实践教学的完成,其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本论文想通过对新疆高校“技法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深入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等方法来调研、分析如何能够使《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能够更加有成效。
  新疆高校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共有14所,通过对新疆地区师范类(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综合类(新疆大学、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艺术类(新疆艺术学院)和职业类(新疆职业大学、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巴音技术学院)四类院校的调查研究。针对“技法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如何解决《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教师教法、与学生专业特点结合等相关策略,创设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作为推动和促进美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发展,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建和实施,从而真正提高《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