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6h】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当前大学课堂的改革需要

1.1.2 在线学习的发展

1.1.3 混合式学习的发展

1.1.4 高校课程信息化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与教学

2.1.2 在线学习

2.1.3 混合式学习

2.2 混合式学习相关模式及设计过程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混合式学习的相关模式及设计过程

2.2.2 国内混合式学习的相关模式研究

2.3 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流程研究

2.4 课程与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2.4.1 UbD设计模式

2.4.2 ADDIE模型

2.4.3 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式

第3章 混合式学习指导理论及课程框架设计

3.1 混合式学习主要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联通主义

3.1.3 首要教学原理

3.2 混合式学习课程框架设计

3.2.1 前期分析

3.2.2 内容设计

3.2.3 资源设计与开发

3.2.4 活动设计与开发

3.2.5 评价设计

3.3 课程案例的选取与确定

第4章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设计与实践

4.1 前期分析

4.1.1 课程现状分析

4.1.2 学习环境分析

4.1.3 学习者分析

4.2 课程的整体设计

4.2.1 课程信息及导学设计

4.2.2 课程单元设计

4.3 混合式学习教学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开发

4.3.1 教学内容设计

4.3.2 学习资源开发

4.4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4.4.1 线上学习活动

4.4.2 线下学习活动

4.5 混合式学习评价的设计

4.6 实施及效果分析

4.6.1 实施

4.6.2 效果分析

4.6.3 反思与改进

第5章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设计与实践

5.1 前期分析

5.1.1 课程现状分析

5.1.2 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分析

5.2 混合式学习教学内容与资源的设计

5.2.1 教学内容的设计

5.2.2 学习资源开发

5.3 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

5.3.1 线上学习活动

5.3.2 线下学习活动

5.4 混合式学习评价设计

5.5 实施及效果分析

5.5.1 实施

5.5.2 效果分析

5.5.3 反思与改进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2 相关问题与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学习环境日趋成熟,混合式学习、慕课与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应用而生,学生学习需求多元化,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学习兴趣度减弱,教师面授教学内容难以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网络资源重复堆砌造成浪费等现象为高校课程改革带来了强力冲击。混合式学习的迅猛发展融合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优点,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在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等方面有了更多元化的拓展,促使教师要将静态的课程设计落实到动态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施过程性的学习评价,优化课堂教学。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框架,以《系统化教学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为例,结合两门课的实际教学,实施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通过对两门案例课程的跟进、观察、访谈与调查,对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框架设计对《系统化教学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效果有以下作用:学生学习时长的投入大幅增加;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学生学习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对混合式学习方式的适应与学习体验不一,会存在个别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整体把控能力要求较高,教师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不佳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