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恋钱情结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人恋钱情结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研究意义

1.1 深入认识中国人的恋钱心理

1.2 丰富中国文化心理学“情结”的研究内容

1.3 有利于国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2 研究目的与假设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2 研究被试

3.3 研究设计

3.4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5 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金钱的内涵

1.1.1 金钱的经济学涵义

1.1.2 金钱的心理学意义

1.2 金钱心理的理论研究

1.2.1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1.2.2 行为主义者的观点

1.2.3 资源交换理论

1.3 “恋钱”的相关研究

1.3.1 物质主义的研究

1.3.2 拜金主义的研究

1.4 “情结”的相关研究

1.4.1 西方对“情结”的研究

1.4.2 中国关于“情结”的研究

1.5 金钱态度的相关研究

1.5.1 金钱态度涵义

1.5.2 金钱态度的测量

1.5.3 金钱态度的内隐研究范式

1.6 以往研究的优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第二部分 研究构思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方案

第三部分 中国人恋钱情结的理论探讨

3.1 前言

3.2 恋钱情结定义

3.3 中国人恋钱情结的行为表征

3.3.1 信奉财神

3.3.2 喜爱象征金钱的事物

3.3.3 拼命挣钱

3.3.4 喜欢存钱

3.4 中国人产生恋钱情结的原因

3.4.1 满足缺乏性需要

3.4.2 推崇富贵价值观

3.4.3 实现意志的工具

3.5 总结

第四部分 恋钱情结内隐及外显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实验被试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设计

4.3.4 实验程序

4.3.5 数据处理

4.4 结果

4.4.1 内隐恋钱情结各成分间的关系

4.4.2 金钱词的内隐效应

4.4.3 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金钱态度

4.4.4 属性词类别和性别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4.5 不同性别被试金钱外显态度结果

4.4.6 内隐及外显金钱态度的关系

4.4.7 内隐及外显金钱态度的比较

4.5 讨论

4.5.1 金钱词的内隐效应显著

4.5.2 金钱词的内隐效应性别差异显著

4.5.3 内隐外显恋钱情结比较

4.6 结论

第五部分 恋钱情结影响因素的问卷研究

5.1 前言

5.2 研究工具

5.2.1 问卷初步编制

5.2.2 问卷内容评定

5.2.3 形成正式问卷

5.3 被试

5.5 结果

5.5.1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5.5.2 三种情境下恋钱行为反应情况

5.5.3 金钱数额大小对恋钱行为反应的影响

5.5.4 获得金钱概率大小对恋钱行为反应的影响

5.5.4 金钱意义大小对恋钱行为反应的影响

5.6 讨论

5.6.1 三种情境下恋钱行为总体情况

5.6.2 金钱数额大小对恋钱行为的影响

5.6.3 获得金钱概率大小对恋钱行为的影响

5.6.4 金钱对个人意义大小对恋钱行为的影响

5.7 结论

第六部分 总讨论、总结论、不足和展望

6.1 总讨论

6.1.1 中国人为何普遍怀有恋钱情结

6.1.2 中国人为何对金钱持有积极的态度

6.2 总结论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金钱心理问卷和两难情境问卷,对恋钱情结进行概述,探讨了硕士生在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对金钱的内隐态度及其与外显态度的差异,考查了本科生和硕士生恋钱情结的影响因素。整个研究包括三部分。
  研究一:文本研究。中国人恋钱情结的内涵、表征和原因。中国人恋钱情结内涵包括对金钱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及行为倾向三个层面;中国人恋钱情结的表征有:信奉财神、喜爱象征金钱的事物、拼命挣钱、喜欢存钱;中国人恋钱情结产生原因主要有:满足缺乏性需要、推崇富贵价值观、实现意志的工具。
  研究二:中国人恋钱情结的内隐和外显研究。以60名在校硕士生为被试,采取单类内隐联想实验及问卷法,3(属性词类别:认知评价词、情感体验词、行为倾向词)×2(性别:男、女)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1)被试对金钱在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倾向上均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说明硕士生有积极的内隐恋钱情结。(2)男性硕士生对金钱持有更积极的内隐情感体验。(3)内隐金钱态度与外显金钱态度在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倾向及总分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研究三:中国入恋钱情结影响因素的问卷研究。采用自编的恋钱行为影响因素两难情境问卷,以42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为被试,有效数据380份,结果表明:(1)金钱数额越大,个体做出恋钱行为反应的可能性越大。(2)获得金钱概率越大,个体做出恋钱行为反应的可能性越大。(3)金钱对个人意义越大,个体做出恋钱行为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从以上三个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人恋钱情结有其独特的行为表征和形成原因。(2)无论从内隐还是外显层面,被试普遍有积极的恋钱情结。(3)金钱数额大小、获得金钱概率大小、金钱对个人意义大小是影响被试恋钱行为的三个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