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心理分析视域下美国印第安人身份问题研究——以谢尔曼·阿莱克西的《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为例
【6h】

社会心理分析视域下美国印第安人身份问题研究——以谢尔曼·阿莱克西的《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1.1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Sherman Alexie’s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1.2Literary Review of Sherman Alexie and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Part-Time Indian

1.3 Theoretical Basis

1.4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Causes of Arnold’s Identity Crisis

2.1 Racism

2.2 Alcoholism and Death

2.3 Poverty

2.4 Identity Crisis

Chapter Three Arnold’s Identity Formation Factors

3.1 Popular Sports: Playing Basketball

3.2 Class Performance

3.3 Peer Relationship

3.4Imagined Space: Drawing

3.5 Family

Chapter Four Arnold’s Identity Formation Stages

4.1 The Conformity Stage

4.2 The Introspection Stage

4.3 The Synergetic Articulation and Awareness Stag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谢尔曼·阿莱克西(Sherman Alexie,1966-),美国当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是美国文学界升起的一颗新星,他以描写印第安人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生存现状而闻名。阿莱克西在华盛顿州威尔普尼特镇的斯波坎印第安部落长大,保留地的生活和艰辛的成长道路,为阿莱克西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和灵感。他笔下的人物多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建立身份,追寻传统﹑文化根源和历史事实。作品涉及传统﹑历史﹑身份﹑种族压迫﹑种族冲突等主题。
  半自传体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以下简称《日记》)是阿莱克西创作于2007年的一部力作,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了14岁印第安少年阿诺德为改变命运离开保留地到白人中学求学的经历。该小说一经出版,就以其幽默的语言﹑新颖的卡通插图和真实的人物塑造打动了读者。该书曾获得200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8年“波士顿环球报好书奖”﹑2008年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等十多个奖项。
  本论文运用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和劳拉·尤巴少数民族身份形成五阶段模式,对《日记》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文以阿诺德为线索,从三方面阐述,即阿诺德身份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阿诺德身份构建的因素、阿诺德兼职印第安人身份的形成阶段。青少年是个体形成自我身份的重要时期,保留地中贫困与死亡等种种危机让青少年阿诺德对保留地产生了种种怀疑,他选择离开保留地去白人学校求学寻找希望,历经整合、反思和融合三个阶段,最终通过努力获得了白人为主的学校同学们的认可和保留地的理解,成为了一名“兼职印第安人”。
  阿莱克西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探索印第安青少年身份问题并展现建构过程,对印第安青少年应对身份危机有指引作用,对发现、解决青少年身份危机,尤其是少数民族背景的青少年具有积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