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物·机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技术主体成长初探(1910s-1950s)
【6h】

人物·机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的技术主体成长初探(1910s-1950s)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相关技术主体

1.3 文献综述:既往研究回顾

1.3.1 中国近代建筑史及其建筑技术史研究

1.3.2 地域性近代建筑技术及其技术史案例研究

1.3.3 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技术主体相关研究

1.4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主体的不同层级与时空限定

1.4.2 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3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及系统科学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人物:代表性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2.1 研究者的新知识与新视野

2.1.2 张锳绪:《建筑新法》之“新”在何处

2.1.2 刘敦桢:为什么转向民间建筑研究

2.2 实践者的新尝试与新思考

2.2.1 吕彦直:中山纪念建筑

2.2.2 童 寯:在实践中反思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构:开创性的研究单位与教学单位

3.1 中国营造学社:关于“原型”(北方官式建筑)的系统研究

3.1.1 文献整理:“两部文法课本”的研究梳理

3.1.2 田野调查:注重实物证据的新的研究方法

3.1.3 构建梯队:着力两方面能力兼取的团队建设

3.1.4 与中国建筑研究室比较

3.2 从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到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培养既熟悉“原型”又掌握技能的建筑师

3.2.1 课程开设:历史类和技术类课程的均衡分布

3.2.2 教学改革:技术类课程内容与组合方式的摸索

3.2.3 科研发展:探索教学和科研的实质性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语

4.1 中国本土性现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主体线索

4.2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4.2.1 创新

4.2.2 不足

4.2.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