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朗—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6h】

伊朗—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代理获取

摘要

伊朗-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带属于特提斯成矿带重要的一部分,西起伊朗的西北部,东至巴基斯坦的西部,长约2100km。本论文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伊朗-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典型矿床的特征,分析并归纳了该成矿带斑岩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蚀变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分析了含矿岩浆的源区并针对性地探讨了碰撞背景下的Sahand-Bazman带斑岩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国内地勘单位在该区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Sahand-Bazman带的含矿斑岩属于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而Chagai带的含矿斑岩属于典型的钙碱性系列。伊朗-巴基斯坦带的含矿斑岩显示埃达克的亲合性。Sahand-Bazman带的含矿斑岩属于碰撞型埃达克岩;而Chagai带的含矿斑岩为俯冲型埃达克岩。⑵该带含矿斑岩的稀土总量很低,为(64.71~154.53)×10-6,LREE富集,HREE亏损,配分曲线呈斜率较大的右倾趋势,且富集LILE(Rb、Th、Sr、Pb),亏损HFSE(Ta、Nb、Ti、Zr、Y、Ba)。⑶两个亚带含矿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存在差异,其中Sahand-Bazman带具有较高的Sr/Y和(La/Yb)N,暗示它们的源区有所不同。Sahand-Bazman带的含矿斑岩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玄武质岩的部分熔融,而Chagai带的含矿斑岩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板块的熔融。⑷该带斑岩铜矿床的蚀变分带类似于经典的Lowell和Guilbert(1970)“二长岩”模式,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石英绢云母化、泥化和青磐岩化,矿化主要集中在钾硅酸盐化带,特别是晚期黑云母阶段。Sahand-Bazman带与Chagai带的斑岩蚀变分带略有不同。⑸该带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年龄主要为中新世,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具有由老至新的趋势。含矿斑岩主要沿着缝合带方向分布,受大型的走滑断裂系统以及伴生的拉分盆地控制。一般,断层的交汇处和背斜的核部为含矿岩体就位的场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