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事人对“AI”心理咨询的知觉和体验研究
【6h】

当事人对“AI”心理咨询的知觉和体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人工智能的概念与本研究中界定

2.2 社交机器人的概念、应用和效果

2.2.1 社交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

2.2.2 社交机器人的应用和效果

2.3 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关系研究

2.3.1 人对社交机器人的态度研究

2.3.2 人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联结

2.3.3 人-人与人-机的对比研究

2.4 人与社交机器人互动的影响因素

2.4.1 共情

2.4.2 时间

2.4.3 有无形体

2.5 人机关系相关理论及其研究

2.5.1 恐怖谷

2.5.2 媒体等同

2.5.3 拟人化

2.5.4 心智感知

2.5.5 理论研究评述

2.6 人工智能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2.7 人机关系的研究与测量方法

2.7.1 人机关系的研究方法

2.7.2 人机交互的评估与测量

2.8 问题提出

2.8.1 以往研究的局限之处

2.8.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人员

3.1.1 被试

3.1.2 研究助手

3.2 研究工具

3.2.1 咨询过程和效果量表

3.2.2 咨询使用的微信公众号

3.2.3 咨询系统介绍材料(白编)

3.2.4 基于LIWC的文心心理分析系统

3.2.5 人际历程回顾访谈

3.3 实验设计

3.4 研究程序

3.4.1 预研究

3.4.2 正式研究

3.5 分析方法

3.5.1 量化部分

3.5.2 质化部分

4 研究结果

4.1 “AI”咨询师和人类咨询师咨询过程一效果的问卷结果分析

4.1.1 AI组和人类组在ORS前测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

4.1.2 AI组和人类组在ORS上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1.3 AI组和人类组过程和关系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

4.2 咨询逐字稿的文本量化分析

4.2.1 AI组和人类组被试的咨询逐字稿字数的独立样本t检验

4.2.2 AI组和人类组咨询逐字稿部分特定词汇比率差异分析

4.3 “AI”咨询师和人类咨询师咨询过程-效果的质化分析

4.3.1 咨询过程分析

4.3.2 咨询效果分析

4.4 对AI应用于心理咨询和亲密关系的一般态度的质化分析

4.4.1 对AI应用于心理咨询的态度

4.4.2 对AI应用于亲密关系的态度

4.4.3 对AI发展的担忧

5 讨论

5.1 认为咨询师是AI不影响当事人评定的咨询过程和效果

5.2 在认为咨询师是人时,当事人更多地使用“否定词”

5.3 质化分析:“AI”咨询与人类咨询的同与不同

5.4 量化与质化结果的不一致:“AI”咨询和人类咨询是否相同?

5.5 本研究的价值、不足及展望

5.5.1 研究价值

5.5.2 研究不足

5.5.3 研究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社交类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已然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各行各业,今后它在心理咨询中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希望控制科技水平的影响,探索当当事人认为咨询师是真实人类和认为咨询师是AI时,当事人感知到的咨询过程和效果的差异。也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在心理层面上人对AI的感知,理解人与AI的关系。也可以为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咨询提供新视角。
  选择有咨询动机、无危机、无精神障碍、无咨询经验的大学生19名。随机分配到人类组(被告知咨询师是人)和AI组(被告知咨询师是AI),进行50分钟文本网络咨询。实际上,两组咨询师均为人类,且受到人本主义训练、经验水平相当,在咨询中均进行倾听性反应。当事人随机分配给某咨询师,且咨询师不知当事人所在组。为了确保AI组被试相信咨询师是AI,以“网络文本咨询”的名义招募被试,避免热衷于AI的被试入组;在咨询前给被试看关于AI咨询发展和现状的材料(自编);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在咨询后,当事人完成SRS、IOS、SEQ、ORS(咨询前后均测量),以及IPR访谈。
  质化和量化的方法相结合,对访谈进行质化分析,使用语言探索与词汇计数软件LIWC对两组的咨询逐字稿进行对比,对两组的量表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量化分析表明:(1) AI组咨询有效且和人类组无显著差异;(2) AI组在咨询深度、流畅性、工作同盟等方面与人类组均无显著差异;(3) AI组当事人使用否定词、连接词、排除词比人类组少,在情绪词、认知词、人称代词、时态词的使用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质化分析表明:(1)AI组被试对咨询师期待低、更宽容;(2) AI组在咨询过程中同样有情绪体验且咨询关系会发生变化;(3) AI组被试在咨询时知觉到的程式感较强、交流感较弱、顾虑较少;(4) AI组同样有促进思考、领悟和提供情感支持的效果;(5)AI组更强调倾诉本身的效果;(6)相对于人类组认为反馈、建议和自我表露不足,AI组倾向于认为得到的情感支持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