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艺术中的亲和性空间营造——以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公园为例
【6h】

环境艺术中的亲和性空间营造——以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公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课题研究的缘起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研究中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2.1 室外环境的行为心理特征

2.2 室外环境中亲和力的缺失

2.3 空间行为心理与环境亲和性

2.4 本章小结

3 亲和性理论分析

3.1 亲和性概述

3.2 亲和性空间相关理论

3.3 注入艺术设计学的亲和性空间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的营造方法

4.1 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营造原则

4.2 环境艺术中的亲和性空间营造手法

4.3 本章小结

5 实例解析

5.1 上海后滩公园

5.2 都江堰广场

5.2 本章小结

6 创作实践——嘉兴北部湿地公园环境设计中的亲和性探索

6.1 项目背景

6. 2 环境亲和性要素解析与评价

6.3 设计定位与理念

6.4 湿地环境亲和性营造

7 结 语

7.1研究的工作及成果

7.2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尚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 录

附 录

展开▼

摘要

工业化的浪潮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赖以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空间生机的丧失、场所感的缺乏、环境质量低劣、文化传统遗失,残酷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周围的生存环境。
  室外环境,它包容了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承载了人们大量的情感。随着现代城市的生活内容与节奏不断改变,紧张、劳累与压力日益困扰着人们,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找寻愉悦身心的场所,来舒缓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因此,亲和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亲和性设计大量研究的视点都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方面,而对室外环境艺术中的亲和性空间及其营造原则、方法的研究目前涉及的比较少,存在研究缝隙,给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
  本文对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进行解读,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对室外环境中的亲和性空间的概念、内涵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亲和性空间的营造原则与方法,并辅以例证。最后通过创作实践,尝试进行具体的亲和性营造操作。
  本文正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2章):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从室外环境的行为心理特征展开论述,探讨了行为心理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目前室外环境亲和力缺失的四个方面,提出营造亲和性环境空间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第3-4章):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的营造理论。该部分首先分析了亲和性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然后,在艺术设计学的介入中对亲和性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人—自然、人—人、人-物、人-文化四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出发,对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的内涵进行解析;并从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两个层面,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了亲和性空间的营造策略。
  第三部分(第5-6章):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理论的具体应用。此部分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案例进行解析,并运用亲和性空间理论对嘉兴市秀洲北部湿地公园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第四部分(第7章):结语。说明环境艺术中亲和性空间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对亲和性空间设计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