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土建筑特色传承研究——以湖北枝江民居设计为例
【6h】

乡土建筑特色传承研究——以湖北枝江民居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限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媒介理论视角下的乡土建筑解析

2.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2.2 建筑媒介及其系统分析

2.3 建造媒介在乡土建筑特色传承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3 中外乡土建筑建造媒介系统比较

3.1 欧洲国家

3.2 美国

3.3 日本

3.4 中国

3.5 中外乡土建筑建造媒介系统根本差异及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新乡土建筑发展的策略

4.1 建造媒介系统的工业化转型

4.2 乡土建筑特色元素的提取

4.3 乡土特色工业化构件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枝江特色民居改造实践

5.1项目背景

5.2 枝江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及特色元素分析

5.3 特色民居设计

6 结语

6.1 结论

6.2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关于乡土建筑特色传承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随着信息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及影响力席卷中国的建筑,而乡土建筑首当其冲。随着地方工匠的传统技术、工艺经验的缺失,农民无意识自建的增加,以及大量的、漫无目的的复制和模仿乡土建筑的表层形态使得全国各农村地区均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传统乡土建筑的特色开始缺失,甚至某些地区传统乡土建筑的地域特色已经消失殆尽,当代中国乡土建筑特色缺失问题严重,亟待被解决。
  本论文首先借助传播学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解析建筑“传播活动”的运作机制和建筑媒介系统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乡土建筑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在乡土建筑特色传承过程中建造媒介的作用比其他建筑媒介形式起到的作用都大得多,影响力也更加深远。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和整理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乡土建筑建造媒介系统,归纳总结出各国乡土建筑建造媒介系统的主要特征;找出各国乡土建筑特色保留的程度与建造媒介当代性(工业化水平)和当地性(传统地域特色)的程度的内在逻辑关系;经过各国间的对比和分析,揭示了中外乡土建筑建造媒介系统的根本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后果,并带给我们当代中国乡土建筑特色缺失的本质原因方面的相关启示。最后提出中国新乡土建筑发展的策略,并结合当代各区域的现实条件,有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建造媒介系统更新,实现中国新乡土建筑特色的传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