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评价不同风险水平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
【6h】

超声评价不同风险水平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及英文索引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不同风险分层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及附图

第二部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室心肌壁应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及附表

综述: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不同风险分层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
  目的:应用ET及3D-STE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风险分层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并分析颈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左心功能改变的联系。
  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体检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1.0mm),而尚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缺血性卒中的病史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80例。根据Framingham评分(FRS)按风险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1)低危组(27例);(2)中危组(26例);(3)高危组(27例)。各研究对象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3D-STE分析记录左室质量指数(LVMI)、整体环向应变(GCS)、纵向应变(GLS)等参数行统计学分析。常规血管超声测量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ET测量左侧颈总动脉僵硬度系数(β)等相关参数。
  结果:①三组间性别、身高、体重、心率、血脂无明显差异(P>0.05),SBP呈递增趋势(P<0.05);②三组间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呈递增趋势(P<0.05),高危组相较于低危组cIMT、β、PWVβ增大(P<0.05);③三组间左房容积LAV测值逐渐递增(P<0.05),高危组相较于低危组E/e增大,GLS减低(P<0.05),LVEF及GCS测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SA患者颈动脉β与年龄正相关(P<0.05),LAV与年龄、E/e正相关(P<0.05),颈动脉β、左室E/e与FRS正相关(P均<0.05),GLS与FRS、β负相关负相关(P均<0.05)。
  结论: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互叠加使SA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主动舒张能力减低、左房储备能力减低;②高危组患者较低危组颈动脉僵硬度增加明显,左室GLS减低;③ET结合3D-STE技术可早期准确评估SA患者颈动脉与左心功能改变,为指导临床制定预防与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室心肌壁应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3D-STE评价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左室心肌壁应力(MWS)变化,并初步探讨MWS与左室重构进程的关系。
  方法:病例资料与分组同第一部分。各研究对象行3D-STE分析,记录收缩末期心外膜容积(Vs)、左室腔容积(LVEDV、LVESV),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心肌壁应力(MWS)及重构指数(LVRI)等。
  结果:①三组间左室MWS测值逐渐递增(P<0.01),高危组GLS测值较低危组增高(P<0.05),组间LVEF、LVRI、GCS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WS与β、SBP正相关(P<0.01),与LVEF、GLS、GCL负相关(P<0.01);③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示MWS与SBP、LVEF、LVRI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关系;④重复性分析示MWS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①SA患者随着FRS增加,左室MWS增加,左室有发生代偿性重构风险;②中危组SA患者即使左室收缩力未发生明显改变,MWS已开始增高,出现早期收缩功能异常,高危组患者MWS与GLS均减低,提示心肌收缩力也出现损害;③左室MWS能敏感检测出左室因负荷变化引起的早期收缩功能异常,MWS与GLS综合分析可从机械力学角度反映心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