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怀若谷还是锋芒毕露?自谦在自我展示中的有效性研究
【6h】

虚怀若谷还是锋芒毕露?自谦在自我展示中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自谦(modesty)在东方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的传统社会规范。然而,我国学术领域对自谦的科学性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西方学者对自谦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然而中国文化有自谦倾向,而西方文化有自我提升倾向,中西方在自谦上的差异使得西方学者对自谦有效性的研究结论能否直接运用于中国情境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同时,一些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自谦可能正在发生“西化”。语言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以往中国人对称赞往往采取拒绝、回避,或者有修正的接受的态度,这是由于谦虚是中国礼仪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然接受称赞被认为是不礼貌的(Gao等,1998)。然而,21世纪初的研究显示,中国人对称赞的接受反应变得积极,而对称赞的拒绝反应却会产生消极的印象(Spencer-Oatey&Ng,2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考核也要求个体直接的展现胜任力。传统自谦的自我展示风格是否能够适应中国当代背景,有待检验。基于此,有必要探讨自谦在中国情境下的有效性。
  本文从社会认知的两个维度:人际吸引力和胜任力评价来探讨中国自谦的有效性,同时考虑观察者对任务的熟悉程度对自谦有效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研究,以华中地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自谦水平高、低)×2(实际胜任力高、低)×2(被试进行任务与否)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被观察者的自谦水平和实际胜任力水平由情境阅读材料进行操控。结果表明:(1)自谦仍然能够正向影响人际吸引力;(2)个体的实际胜任力在自谦与人际吸引力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个体实际胜任力高时,高自谦水平的个体比低自谦水平的个体拥有更高的人际吸引力;而在个体实际胜任力低时,自谦水平不影响人际吸引力;(3)个体的自谦水平调节实际胜任力与观察者对个体的胜任力评价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当个体实际胜任力高时,自谦水平不影响观察者对个体的胜任力评价;当个体实际胜任力低时,则低自谦水平的个体获得的胜任力评价高于高自谦水平的个体获得的胜任力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