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老相护”模式下城市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老老相护”模式下城市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相关名词解释及定义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4研究的方法

1.5.已有的相关研究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老老相护”模式的发展及国外相关经验

2.1“老老相护”模式的研究缘起及产生的原因

2.2“老老相护”模式与其他类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区别

2.3 日本关于“老老相护”模式的相关研究

2.4 日本相关改造案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既有住宅内“老老相护”现状及需求调研

3.1北京市老龄化现状

3.2针对北京市“老老相护”模式下的老人居住现状调研

3.3既有住宅内“老老相护”模式深入调研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合我国“老老相护”模式需求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4.1 “老老相护”模式下老人心理特征

4.2“老老相护”模式下住宅适老化改造相关原则及法规政策

4.3 “老老相护”模式下住宅内各空间改造要点

4.4“老老相护”模式下住宅交通空间改造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深入调研案例的住宅适老化改造实践及结论

5.1 现状分析图

5.2户内空间调整

5.3 起居室改造

5.4卧室改造

5.5 卫生间改造

5.6 餐厨空间改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展开▼

摘要

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十三五”规划将居家养老定位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在既有住宅已逐渐不能满足老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同时,“老老相护”作为居家养老中一种特殊的养老照护模式被提出。所谓“老老相护”模式,即居家养老模式下,家庭内只有老人作为其他老人的照护者的情况,通常老人之间以配偶或亲子关系存在。
  北京市作为中国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对政府关于老龄化的相关政策相应也最为积极。选择以北京市为例,首先针对“老老相护”模式的居家养老现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研。从老人基本概况、住宅概况、日常生活概况、改造意愿以及未来养老意愿等五个方面对该模式形成基本的认识和现状的掌握。其次选择两种关系下的“老老相护”家庭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对老人基本概况、住宅各空间使用现状以及照护双方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关系的“老老相护”家庭的特殊需求。
  然后以老人心理、行为以及中国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对住宅内各个空间的改造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先关案例改造进行对应的解释分析;并对调研中老人最为关系的住宅交通空间的无障碍化问题,从竖向交通无障碍化和住宅内无障碍化两个方面,对目前成功增建的电梯类型进行总结并对调研中遇到住宅内高差问题进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针对住宅各空间改造要点的总结,对深入调研中的一项案例进行实践改造并以图纸的形式呈现相关改造点。实践验证改造要点的同时,以期为“老老相护”家庭的住宅适老化改造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