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h】

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的研究背景主要是基于我国银行业如下的现实情况以及国外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提出我国银行目前面临的困境,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即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提高我国银行信贷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银行业的金融效率。 在银监会2004年参照国际标准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e不低于8%之后,又于2006年5月16首次明确规定,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后不良贷款率应该持续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068.4亿元,比年初减少127.9亿元,不良贷款率8.3%,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588.2亿元,比年初减少135.2亿元,不良贷款率9.8%,比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首次降为一位数。 截止到2005年9月底,全国城市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2.70%,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为1.80%,相较2004年底的1.36%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此外,按照银监会2004年新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全国1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 67家城商行资本金严重低于这一最低标准(不足4%)。而在这6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42家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面临巨大风险。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较差,信贷风险较大,而同时一种新的管理银行信贷资产的工具——信用衍生工具在国外衍生品市场上正以着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从1997年到2002年间,信用衍生工具交易量增长了十倍。到2003年末,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总量已超过3万亿美元,2004年达5万亿美元。据英国银行家协会预测,到2006年信用衍生市场将达到创纪录的8.2万亿美元规模。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外交易的增量部分主要归功于交易信用风险的衍生合约增长,信用衍生品交易增量占场外交易总增长量的40%~50%,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面对2007年1月1日的最后达标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业目前面对的形势很严峻, 因此在我国适时引入信用衍生工具之前,师从国外的理论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基础市场环境,分析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研究发展的具体对策,为改善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方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证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的运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本文分四部分,先按着逻辑顺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然后再对每一章进行细述。首先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为切入点,细述国外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演进过程,从而引出信用衍生工具在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比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演进过程,提出我国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读者一个解决目前问题的一个参考思路。至于这个思路是否正确,文章在后两章给出了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管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主要着重从效率的角度去论证,可行性用了管理学中常用的SWOT方法来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分析。在得出有必要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且在一些条件成熟之后引入信用衍生工具也是可行的情况下,最后一章给出了如何在我国应用这一工具的具体设想。 第一章的内容是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演进概况。按所述主体的不同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节说的是国外的信贷管理方法的演进,在这一节中较全面和细致的概括了各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另一类是积极组合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有专家法,评级法和信用评分法。积极组合的管理方法主要有贷款出售、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工具。这一章对每种方法都给出了其特点的评价。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方法已失去了其重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组合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所以本文主要对后一类方法给出详细的论述。并对其中的每一种方法进行了特点对比。在介绍完国外的情况之后,回到我们要研究的国内领域,我国目前沿用的大多还是传统的信贷管理方法,积极组合的方法中涉及了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而这两种方法使用的范围有限,贷款出售主要用于不良贷款的出售,和信用衍生工具有着相似的定价技术的资产证券化也主要用于现金流稳定的房贷和一些消费品贷款中,相对国外这些方法仍显落后。对于我国银行目前仍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以及较低的资本充足率,面对今年年底的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国外银行业同台竞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给出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在给出一种思路之后,我们就要对这一方法进行必要性分析。文章第二章就是有关我国引进信用衍生工具应用于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这一章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其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金融效率来分析,这个效率又分为微观的和宏观的效率。二是借鉴国外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压力事件下这一市场的反应情况来实证信用衍生工具的优良特性。进一步说明我国应发展其的必要性。对于从金融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微观上是从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效率以及提高机构发展效率来分析的,宏观上是从提高银行信贷市场运作能力的效率和提高信贷市场对经济发展作用能力的效率来分析的。 第三章是分析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这章主要运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SWOT 方法进行分析。将信用衍生工具在实践中焦点问题纳入这一模型当中,将信用衍生品本身看作内部,把我国的发展环境看作外部,分析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再分析外部的威胁和机会因素。最后在通过对比各个因素所占的比重来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来。对信用衍生工具的优势分析主要包括:信用衍生工具是对传统的信用风险规避工具的补充;它还可以使银行摆脱定价上的困境,提高银行资本回报率。劣势分析主要有开展信用衍生工具的技术上的障碍和错配问题。对于运用信用衍生工具的市场外部机会分析主要有:我国市场已存在这样的交易主体,他们对这一工具的需求和供给有着迫切的内在动机;银行信贷的现货市场容量不断增大;衍生品市场已有不断的发展;金融深化水平不断提高,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为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价带来了较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外部威胁分析中主要包括对一些风险的分析:操作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监管风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至少克服了外部障碍的情况下将信用衍生工具运用到我国银行信贷管理重是可行的。 最后一章是承接上面的两章的分析提出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运用的一些设想。首先是完善运行信用衍生工具的基础市场环境,然后再分步骤进行。对于完善基础市场环境主要是指:1.完善基础金融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2.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3.加快衍生品市场的法律建设和市场监管。4.增加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于分步骤运行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先建立基础的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待市场积累了一些经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走第二步,即通过合成票据推动资本市场的建设。最终是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文章最后作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障碍和基础金融运行环境的不健全才是我国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真正根源。然后文章又分析了各种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办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信用衍生工具的优势,提出运用它来解决我的不良贷款并给出在实际运用中的模式设想。

著录项

  • 作者

    李研妮;

  •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学院;

  • 授予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文翠;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信贷;
  • 关键词

    信用衍生工具; 信贷风险管理; 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